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教学

【以本为本,打造金专】满足媒体市场需求,培养高水平动画设计师

时间:2020-04-27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在经历系列改革之后,走向本科教育的回归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经验,也是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本科教育专业品牌,是高校赢得社会认可与学生支持的内在生命力。

2019—2021年,教育部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包括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也称“金专建设”计划),旨在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6年,我校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群)被立项为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学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等3个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自筹立项,土木工程专业群、动画专业群、通信工程专业群等3个专业群获批建设校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7年,农学专业(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9年,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16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立项建设以来,各专业(群)取得明显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以本为本,打造金专】栏目首期以十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情况为重点报道,以点带面展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贡献度的担当作为,营造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满足媒体市场需求,培养高水平动画设计师

青岛农业大学动画专业于2004年被批准设立,2005年开始招生。自专业开设以来,动漫与传媒学院根据专业课程,将产学研相结合,开设对口培训基地和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角色动画、影视动画、游戏动画的设计制作、网页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综合人才,打造出了一部部优质动画短篇。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动画专业建设水准逐步高升,自2017年,先后有《崂山传奇系列动画》、《C9回家》等一系列优质短片动画获奖;师生共同创作的动画片200余集,累计时间超过500分钟,并获得国家电视金鹰奖以及连续四年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省政府文化专题项目”动画片《齐民要术》也落户青岛农大,这些成果为学校动画专业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标志着专业建设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青岛农大动画专业在建设中有了新的发展和成果,在专业拓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产业对接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专业人才培养推向了新的层次。

产学研相结合、作品彰显品质,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动画专业群

2017年,学校动画专业被划分为三个方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各专项实力进一步提高。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以培养高级动画人才为目标,从培养技艺结合、文艺结合,厚基础、精专业,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出发,力争把动画专业建设成集人才培养、理论探索、动画创作三位一体的的高级动画实用人才培育基地。

目前学院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技数字媒体传播工程研究中心,Intel虚拟现实研究中心、中影集团数字电影人才培训基地青岛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传媒教学基地、平度市广播电视台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影视媒体创作与传播基地、河南石板岩写生基地以及数个工作室等专业培训基地,同时与青岛数码动漫研究院合作开发动画制作软件,使专业在产学研方面有了显著成果,专业建设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台阶。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创作出了一大批影视动漫作品。

近年来,学院不断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方式,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收获成果。2009年动画短片《西厢记》获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同时获得第五届中国国际动画节“美猴奖”提名奖;2010年动画短片《三岔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同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11年到2014年,学院继续获得了泰山文艺奖的三等奖、一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14年学院《崂山传奇系列》动画短片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2018年漫画作品《小裁缝》获第十五届中国动漫金龙奖;2018年虚拟现实作品《山东农业虚拟现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获美国圣荷西国际美术与设计艺术节一等奖。

2016年,90分钟三维动画电影《C9回家》制作完成,在第67届戛纳电影节获得各国片商的好评,并成功签约35个国家的预授权;而 52集的农典系列动画片《齐民要术》项目创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019,不负七年精创的《C9回家》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的提名,这不仅仅代表该动画站在国内最佳动漫片的平台上,更是对我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肯定,标志这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动画专业群的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建院以来,学院“产、学、研、用”相结合培养艺术工程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让学校动画专业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获得新的成果。

创新型教学模式+专业的师资,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将人才培养、理论探索、动画创作相串联,形成联动的教育教学模式。专业着力打造培养掌握动画制作基础知识理论,接受其制作流程的系统训练,可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动画片编导及电脑创作,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学院对专业学生高要求,以加强基础学习,牢固基础知识为基本学习目标,在学习动画技术的同时参与自选题材创作,创作的每部作品都以参加比赛来检验教学成果。组织专业教师抽调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命题创作,实现实践与教学的结合,由此大大提升了学生积极性和创作水平。此外,专业还在统一管理下为高年级学生配备专门机房,为其创作提供设备支持,并与地方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签订实习协议,选送优秀学生进入一线制作单位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新方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有30多年动画制作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研发创新型现代师徒关系,多年来在人才培养中形成了“校内专业导师+校外企业导师”的“双师制”培养模式,组建成了一支长期稳定的高水平企业、行业兼职专家队伍。教学团队以“艺术工程师”的培养理念为核心,各有所职、各有侧重,实现高校应用人才培养的全面立体指导。

学院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要求教师注重实验实践教学。提倡教、研一体,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各级各类教研课题,在教研中,探索并总结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和影视动画创作活动,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半数以上发表于核心期刊,有多部电视、影视动画作品获得国家大奖。

在科研方面,学校在数字艺术技术和农业传播领域与时俱进,利用交叉学科跨专业角度,建立可供交互和传播的数字化数据资源库,在多终端下的互动传播实现广泛性和深入性。将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的转化,转化成可交互性的大众媒体资源库。在新的形式中让传统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让传统民俗文化创新性发展,并打造了一支齐鲁传统农业民俗和儒家精神融合研究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细致疏理齐鲁地区农耕民俗文化脉络,深层分析农业生产对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国内外首次运用动漫等艺术形式表现齐鲁农耕文化的主体内容,以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呈现农业技术及其传承发展和创新,填补了国内农业文化产业领域的空白。

学校动画专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相结合,而新媒体则是儒家学说民俗中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崂山民俗》影视系列作品就是将儒家学说通过民俗表达方式实现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的成果。

多方位对接,找准人才定位培养

动画专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接专业,在现有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人才结构中起到了人才定向输出的决定性因素。定向性人才培养是学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趋势,通过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从过程中渗透产业内涵,在培养方案中侧重于定向培养模式的演变。明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创意性人才的思维能力。

根据动画专业融合产业结构整合发展的趋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学校动画专业实现了“日常教学管理”转向“课程体系和课程能力建设管理”,将产业体系纳入课程体系,迎合产业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将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按照高级岗位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注重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使人才具有现实操作能力和处理项目的总体策划能力,而且在人文学科背景下的综合能力培养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

通过动画的手段或采用更为先进的虚拟现实VR技术来表现学生的综合创意能力都是产业化要求和趋势。摒弃之前的传统课本制教学方案,采取人才的专业定向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产业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块状化结构发展的,也是组合式发展,是各种工种共同协作的成果,学生了解上课的课题和自己岗位项目的过程中就是了解产业的过程。促进专业定向培养人才模式的形成。

动画专业与产业、岗位、项目对接的定向性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研发了现代师徒关系的项目制教学和工作室教学制度,在产业定向的道路下,与产业中的核心项目、核心活动进行对接实操,不仅解决了产业劳动力问题,而且充满代入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极大改变了原有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同样使学生直接能够应用于公司,服务于产业。学生的综合创意能力采用动画和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展示,摒弃之前的传统课本制教学方案,人才专业定向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产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产业对接,打造“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支撑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进行,必须规划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群,使专业更好地迎合产业的发展,为产业提供更好的人才输出,建设规划“重基础、宽口径”的定向性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基础领域,紧密与产业发展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宽口径的特点,将产业的融合性和行业的针对性相结合,开展有多专业融合协作的产业特点和有文化创意的专业课程项目建设。将产业岗位对接制度引用到动画专业群的建设上来,将课程群中有直接对应衔接的课程进行产业衔接,使课程的实践性与产业的贴合度加强,实现产业和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建设对接紧密。

基础整合,让学生提前进入专业领域。在之前的基础上增设部分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产业专业知识。增设实操专业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自主深入学习。

增加实习机会,加强实习教学质量。通过增加实习教学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加大实习、实训力度,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实施学期、周数分配。重新优化教学大纲,新的培养方案的确定,把原有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进行了重新编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使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产业知识内容增加使得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在于岗位职责和前沿发展的把握促使学生对产业的敏感度和知识的灵活掌握。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创意产业领域的文创产业和动漫产业是新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领域。加大对课程与课程的衔接关系,将产业化流程和产业化规范引入课程建设中来,把具体的工作问题搬到课程中来解决,实现“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所地方性农业院校的动画专业,已成为山东省区域文化艺术传播和打造青岛市影视之都不可缺少的力量,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动画专业注入了技术和动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动画专业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高水平应用型动画专业群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中走向新的道路、新的高度。

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孟庆波老师荣获圣荷西国际美术与设计艺术节一等奖

作者:学生记者 张锦艺 张延 编辑:薛春燕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