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教学

【以本为本,打造金专】“订单”模式助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兽医师

时间:2020-05-18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在经历系列改革之后,走向本科教育的回归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经验,也是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本科教育专业品牌,是高校赢得社会认可与学生支持的内在生命力。

2019—2021年,教育部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包括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也称“金专建设”计划),旨在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6年,我校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群)被立项为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学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等3个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自筹立项,土木工程专业群、动画专业群、通信工程专业群等3个专业群获批建设校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7年,农学专业(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9年,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16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立项建设以来,各专业(群)取得明显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以本为本,打造金专】栏目首期以十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情况为重点报道,以点带面展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贡献度的担当作为,营造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订单”模式助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兽医师

动物医学专业是我校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2018年11月,软科发布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8位,与2015年相比提升17个位次。经过三年建设,动物医学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招生数量稳步增加。2019年动物医学专业省内外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率53.3%,前六志愿录取率为86.1%;新生报到率为100%。

通过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8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获得国家级重点立项1项,“千村行动”省级重点立项1项,获校级奖励3项;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就业单位满意率在90%以上。

加强专业建设,壮大师资力量

动物医学专业坚持“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的设计理念,以培养具备扎实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能够促进本行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建设,专业不断发展并被列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计划之中,专业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学院充分整合基地、平台、设备等资源,协同管理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此外,专业群内动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受核心专业带动发展效果明显,专业水平有很大提升,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有较大影响。

在学校主管部门领导下,为了保证动物医学专业群建设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动物医学院成立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建设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学校等各方面情况,学院进行机制改革,以管理机制作为动力系统,为动物医学专业群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

专业建设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动物医学院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经过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明显提升,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也逐渐形成。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核心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44.7%,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讲师5人,助教1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49人,硕士3人。针对师资队伍中高水平人才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动物医学院引进高水平教师14人,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门,建设院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1个,建设动物医学虚拟仿真中心并申报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建设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动物医学专业教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发展为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法。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学院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推进一批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进行教学改革。2016至2018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29篇,立项教学改革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重点项目4项,校级一般项目1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这些教改项目和教改成果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学业考核机制等途径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师自主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教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门并自主开发专业教材8项。

本专业在积极探索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兽医传染病学学业考核方式改革为例,在教改前,学业考核方式简单,仅有课堂考勤、课堂提问2个环节构成。在新的学业考核方式改革后,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单元测试、科研创新等环节,增加了过程考核的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基地对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生产实践环节的认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2017年、2018年,专业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2个,目前有校内实习基地5个,校外实习基地25个。其中校外实习基地为省、市畜牧兽医行业内知名的企业、科研单位,在本行业内有较好的知名度。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校投资490万元购买仪器设备、进行设施改造等用于教学动物医院建设,同时初步建立并完善了动物教学医院的运营机制和医疗团队,将动物医院建成一个融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动物医学专业审核性评估和专业认证提供了必需条件,有利支撑了实践教学。此外,专业群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动物房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为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科研提供动物实验场所。实践课比重提高幅度大,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4%。学校、学院加大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 近3年共投入建设经费近1500万元,新增仪器设备511件(套),大大改善了教学和科研条件,较好地满足实验和实践教学,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

推动校企合作,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以项目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打破目前“大学和研究所先有成果,后向企业转化”的“研学产”模式,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使高校的研发方向与企业生产需要有机融合。动物医学专业推行高校师生与企业技术员工的定期互派与双向嵌入体制,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建立“以企业需求导向的合作机制”,实现产学研创新体系。

专业群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3-2-2”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为培养从事兽医公共卫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其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大量的实验、实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用科研训练和综合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积极推动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展开深度合作,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制定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升,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业群获批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7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2项,500余名大学生参与,学生发表论文2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720名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实行弹性学制,学制3-8年,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参加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大学生创业项目“青岛宠物善终服务公司”获2018年“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在制定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标准的同时,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建立并完善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签订校企、校地等合作协议,共建课程、实践实训基地并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让合作效果显著提升。学院与海昌集团合作共建的海昌控股青岛极地动物研究中心暨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借助学校在动物繁育领域的学术优势,将在珍稀动物病理学、珍稀动物行为学、珍稀动物生理营养学、珍稀动物繁育与遗传学等方向上进行深入的科研攻关,争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海昌集团合作进行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海昌集团青岛极地海洋世界进行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双向选择,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特色课程10门,学生到极地海洋世界进行实习、实训和就业。

今后,动物医学专业将继续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在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领域培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致力于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并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学生记者:赵亚楠 胡瑞玺 仪传凯 编辑:薛春燕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