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山东教育报:青岛农业大学大力实施科研体制改革创新

时间:2018-04-23 来源:山东教育报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提升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影响力,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树立学科统领理念 活化科技创新源头

积极推动学科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2016年以来,该校先后修改完善了《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青岛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为科技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倡导非农学科与优势农科交叉融合,加强跨学科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学校已组建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科研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67个。其中,花生农业机械化创新团队在根茎类作物和种业生产装备两大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连续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96亿元。2017年,由该校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加强重大项目培育体系建设,该校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课题或子课题。2017年,获批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引进计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种子繁育技术装备研发”项目。

坚持人文社会科学错位发展的思路。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坚持立足“一个面向、两个贴近、三个服务、四项支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突出“三农”特色的科研定位,以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该校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基金,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立足需求导向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畅通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提升学校对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贡献度。该校制定完善了《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管理实施办法》、《青岛农业大学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5年来,该校有5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国家、省、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实现农业技术转移、成果转让487项,转移和转让总金额达19870万元。2017年,苹果新品种“福丽”以156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实现了国内苹果品种权转让“零”的突破。

实施科研基地系统化推进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品牌。该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规划,探索创建了“政府多级联动、基地网络支撑、学科集成服务、产业效果导向、服务形式多元”的政产学研合作服务模式。2008年,青岛农业大学在利津县毛坨村注册成立了“东营市青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围绕盐碱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面貌改善开展工作。这种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称为“毛坨模式”。近30年来,该校科技推广专家姜卓俊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的草莓种植区域,成为国内知名的“草莓教授”。《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不凡事迹。当前,学校的服务区域实现了山东省全覆盖,并且延伸到新疆、海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研究院等8个区域性研发中心、10个特色产业基地,在3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分布式服务站(专家工作站)。

集聚全校科技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该校成立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模式。研究院下设乡村振兴政策研究中心、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乡村公共服务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中心,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聚焦青岛,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建成集科学研究、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人才培养、高端智库于一体的先进研究、推广、示范平台,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该校与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黄岛发展集团三方共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平台,探索创新“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保障”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
 

作者:通讯员 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