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农村大众:零碳乡村来了!全国高校首个涉农碳中和研究院在青岛农大成立

时间:2022-01-18 来源:农村大众

零碳乡村怎么打造?低碳种养如何实现?如何实现碳交易?为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中下游高效农业碳中和研究院应运而生。1月14日,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获悉,这是山东首个、全国第二个涉农碳中和研究院,而青岛农业大学也成为全国首个成立涉农碳中和研究院的高校。

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中下游高效农业碳中和研究院致力于农业农村领域“双碳”技术创新与研究,下设固碳创新、农业资源固碳减排、海洋碳汇、低碳种养、碳评价与交易5个研究中心。

零碳乡村,是指在乡村范围内通过农村生产与生活的节能减排、农业低碳循环发展、植树造林等形式对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抵消,最终实现“净零排放”。2019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提出了零碳建设意见。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5亿多人,乡村减排、乡村碳中和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零碳乡村怎么打造?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中下游高效农业碳中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化学与药学院教授盖盼盼说,研究院将紧密结合区域农村农业实际,探索和提供乡村零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为区域农业农村低碳、零碳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示范。截至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速生、高固碳杨树已进入中间试验,开发的纳米生物膜有机肥发酵技术,可高效处理畜禽粪便,具有低成本、零污染、零用地、肥品高等特点。正在研发中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质炭复合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污废水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残留的高效消除,可成功实现‘变废为宝、以废治废’。解决了乡村的树种、废弃物、污水等问题,可助力零碳乡村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新模式。

低碳种养如何实现?目前,该研究院已摸清了北方地区8种典型种植模式碳足迹、开发了高固碳潜力种植管理技术3项、发掘低碳种质资源10余份。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管理方式、气候及植被特征对土壤碳库特征的影响,优化调控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碳氮循环过程。构建了牛胃肠道甲烷和二氧化碳减排模型、开发了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添加剂技术。

碳评价与交易研究中心主要从生态系统、区域、行业等多维度出发,研判典型生态系统、关键区域、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碳排放与碳吸收强度及其影响机制,尤其是重点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评价,探索农业农村碳排放交易有效路径。目前,研究团队已经为青岛市林业碳汇贷、湿地碳汇贷的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贝类养殖产量约1480万吨,占水产养殖产量的69.3%;贝类养殖碳汇约1100万吨二氧化碳,占海洋碳汇的50%。据盖盼盼教授介绍,青岛农业大学培育出的国家级杂交扇贝“渤海红”、“青农2号”和“青农金贝”3个新品种是目前我国北方海域主养品种。2014-2020年间,贝类新品种养殖产量提高30%以上,吸收二氧化碳约193万吨,由于新品种养殖多吸收二氧化碳约77.2万吨。在固碳创新模式方面,利用基因改造或人工光合成方法提高微生物固碳效率高达 90倍。

对此,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新民表示,该校将围绕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布局创新链,进一步整合专家、技术、平台、资金等要素资源,着力开展农业减碳增汇技术、政策研究,高质量服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做出应有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农业农村固碳减排创新技术、种养业低碳减排、高固碳增汇贝藻类新品种选育、农业碳评价与交易等研究,真正助力实现零碳乡村、零碳社区目标。”盖盼盼教授说。

相关链接:http://ncdzapi.dzng.com/api/article/articleId/1468366/colID/489

 

作者:刘真真 刘琨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