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半岛网:【委员声音】罗小勇:加大对驻青高校学科建设支持力度

时间:2018-01-15 来源:半岛网

半岛网1月10日消息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非常注重青岛市的高校建设工作,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先后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26所大学入住青岛,据悉到2020年驻青高校将增加至50所。这对青岛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各种人才的集聚将成为助力青岛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今年的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罗小勇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驻青高校学科建设支持力度的提案。

  青岛市政协委员罗小勇接受半岛网采访

据了解,为了提升原驻青高校学科建设的水平,青岛市在与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已经实施了市校整体共建的基础上,2013年又实施了市校共建重点学科项目,支持了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学校的12个重点学科的建设,每个学科投入了50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提升这些学科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驻青高校的学科水平整体仍处于较低的程度,据最近公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显示,驻青高校参加该轮评估的7所高校(不包含后期引进的其他高校)中,只有教育部直属的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的3个学科进入了全国前2%以内(A+),其余驻青省属高校中,学科排名进入前70%的有青岛大学25个(均为C-、C或C+),山东科技大学13个(9个B-或B,4个C-或C),青岛科技大学10个(3个B-或B,7个C-、C或C+),青岛农业大学7个(均为C-或C),青岛理工大学5个(1个B,4个C-、C或C+),这些学校的其他学科排名均在70%以外。即使进入前70%的学科也大多数排名在50%-70%之间,充分说明了驻青高校与国内其他省市高校之间的差距。而学科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还与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密切相关,也就是体现在学科的整体实力上。而要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必须夯实学科的基础。

多年来,山东省对省内高校学科建设的投入非常低,与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相比严重不足,导致山东省高校的整体实力下滑,在高校的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驻青高校虽然有了市校共建学科的部分投入,但也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发展的根基。而其他未获资助的学科更是难以发力。

市委市政府应高度重视驻青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

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不仅会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青工作或学习,而且在带动和支撑青岛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罗小勇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支持驻青高校的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实行分层次、分类建设。

扩大对驻青高校学科建设的经费支持

罗小勇委员介绍,学科建设的内涵虽然较多,但关键在资金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平台建设,没有好的平台就无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才,也难以更好的培养人才和开展社会服务。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扩大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持范围,将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前70%的学科都纳入支持的范围,增加经费预算,帮助这些学科进一步改善学科条件,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并对有经费投入的学科进行绩效考核。

建立双向社会服务机制

一方面要求高校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机构列出全市需要高校参与服务的项目名单,供高校选择,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市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引进方面,罗小勇委员介绍,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体现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应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让人才想来且留的住。由于当前青岛市的低工资、高消费已经影响到对人才的引进工作,如果可能的话,整体提升青岛市的工薪水平会对吸引各方英才特别是应届毕业生选择青岛就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期,半岛网将持续报道青岛两会《委员声音》,市民可持续关注。

作者:记者:梁湘 编辑: 王春雪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