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学习强国:抗“疫”一线|青岛农业大学:抗“疫”有我 “95后”贡献青春力量

时间:2020-02-19 来源:学习强国

青春抗“疫”,情牵武汉

这是一场与病毒角力的斗争,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更是一场只许赢不能输的战役。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2020年1月27日,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江雨桐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6000元,而这6000元是江雨桐在研一上学期刚刚获得的一等奖学金。

“奖学金是国家给予我们的关怀与爱,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关爱国家、回馈社会。”在采访中她说:“奖学金源于国家,用于国家。毫不犹豫捐出全额奖学金,这是一件让我感到自豪的事。”

“2003年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江雨桐的好友是一位医护人员,身处疫情一线。自从疫情发生后,“我安好,勿挂念”就成为了她们短短的聊天记录里最多的话。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责任。“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她的责任;作为青年人,为疫情献力是我的责任。”江雨桐说。

当看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发出请求支援的通知,在知晓武汉医务人员正身处缺乏口罩和防护服的困境中时,江雨桐的心也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拽紧。在害怕昔日的朋友失去战斗的盔甲的同时,更害怕那群和朋友一起战斗在前线的“逆行者”受伤。谈及捐钱的初衷时,江雨桐遗憾地说:“我本来想直接为医务人员购买口罩和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后来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找不到货源,在得知捐款通道开通后,我就把钱打到了慈善总会的账户上,希望这一份力量可以给前线的医护人员一点保障。”

前方有钟南山院士挂帅出征、各方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人民解放军前赴后继,后方有各级工作岗位上的坚守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安心在家的平凡者,上下同欲者必胜!就像江雨桐一样,青岛农大学生虽身处各地,但选择勇担责任,他们在这场战“疫”中践行青春价值,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

王雪宁:点滴爱心汇暖流

2020年春节前夕,本应该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却被一场悄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面对疫情的急剧蔓延,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甘当“逆行人”,积极投身一线救治工作。而后方的社会各界人士,除了遵从医嘱,在家自我隔离之外,还捐款捐物,有的甚至奔走筹资,并一路护送至前线医院。

抗击疫情,每个人都义不容辞。青岛农业大学众多研究生在疫情发生后,通过捐款捐物、参加志愿活动等实际方式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据学校研究生会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96名同学以各种途径捐助11963.48元。其中,陈钰,徐聪在家中口罩不多的情况下,在听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口罩紧缺的信息后,也捐出家中的口罩支持疫情工作。另外,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的王雪宁同学共捐助1000元,用低调踏实的行动为我校广大学子树立了良好榜样。

王雪宁一直关注着疫情动态,1月27日早上,得知慈善总会的微信号后,他通过其朋友圈内的捐助方式,将平日积攒的1000元全部捐出。

“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心绪不宁,所以就想着出份力。”怀着这样的心情,王雪宁与后方的社会各界人士一样,默默地为抗疫事业做贡献。

抗击病毒,刻不容缓。国家有难,我们该怎么办?王雪宁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那份使命,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我身为中国人,要力所能及为国家做点贡献,这是我的责任,我希望能为救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这种责任感伴随着王雪宁成长。2008年汶川地震,学校组织捐款。父母支持地提供了捐款资金,但看到新闻报道时,读小学的王雪宁对汶川人民遭受的灾难感到十分同情和难过,于是第二天早上他便偷偷拿着塑料袋把储存罐里的硬币装起来,一同捐赠给了灾区。儿时年幼天真的他,已有着了不起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此外,王雪宁同学在本科生期间参加过定点扶贫阿坝的水桶村的扶贫工作。水桶村是一个藏族聚居村落,人民主要种植白菜、莴苣和草莓。王雪宁在跟从导师考察后,了解到村子的问题,并尽力协助老师指导当地农民农业技术。王雪宁表示,参加扶贫工作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品格,培养了他的责任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力而为罢了。”正是这种家国精神汇聚成强大的向心力,成为一线人员的坚实依靠。王雪宁也表示将继续关注疫情动态,希望大家可以团结一心,战胜疫情,早日共渡难关。

刘光波:寒风中“疫”战到底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在这个“在家待着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的时候,除了奋斗在疫情第一战线的白衣天使,还有一些走出家门守护着屋里的百姓、维持着社会的秩序的人——青年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全国各个角落里挥洒青春,为战“疫”尽一份力。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1701班的刘光波同学尽己所能,在山东潍坊寿光市洛城街道王家疃村参与志愿活动,为自己家乡的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的父母都是党员,国家危难时刻,他们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自愿为群众服务,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但考虑父母年事已高,刘光波主动申请加入当地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队伍,减轻父母的工作负担。

早在1月31日,刘光波就已经开始了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刘光波在两日一次的轮班工作中从未缺席,在开学前,我会一直参与到这次的疫情防控战役之中。”怀着与疫情抗战到底的决心,刘光波与千百名群众紧紧依靠在一起,众志成城、团结奋战。

随着疫情的不断加重,当地村委开始限制人口的流动。为防止传染源肆意扩散,刘光波与另外三名长辈自愿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村口处轮流值班,给出入村民进行体温测量和出入登记工作。和另外三名中年志愿服务人员相比,1999年出生的他虽然年龄尚小,但却在工作中不乏认真严谨的气派:当村口进出人员较多时,他时时提醒行人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并为出入人员做好体温登记工作。疫情加重后,村委会下令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村内,村口的进出人员逐渐减少,但刘光波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寒风中用身躯来捍卫家乡百姓的安全……

准备好防护口罩,带上志愿者袖章,支一张桌子,放上纸和笔,刘光波一天的值班工作就开始了。为了及时观测到村口的进出人员,刘光波在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站着。在室外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寒冷。但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刘光波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我还年轻,比长辈们抗冻,天气冷的时候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在志愿服务初期,村内返乡人员较多,传染病毒的来源无从知晓,近距离的接触让这份志愿服务工作变得更加危险。为此,刘光波表示,“害怕是肯定的,但是只要村民们需要,我们志愿者时刻待命。”虽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但刘光波还是尽自己的能力为祖国、为社会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党领导下,我们完全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是未来中国的脊梁,在国家危难时刻,我们更应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刘光波表示,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ource=share&art_id=316543115341138479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3165431153411384797

作者:学生记者 王溪 丁懿萱 祝薇 胡瑞玺 钟士风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