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时间:2017-11-28

肖明江  谢晓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把握其科学规律性、坚定政治立场、鲜明实践品格和科学方法论。

坚持实事求是,体现对时代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基于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顺应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因应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遵循客观规律创立并根据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把精准脱贫作为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并具体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具体化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充分体现了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体现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科学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风险和挑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理论的功能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坚持,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推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落地生根、不断发展。

坚持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深邃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了深邃的辩证思维。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在科学思维方面,强调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方面,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用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在抓落实方面,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作者单位: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8日 07 版)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