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乡村振兴_媒体

学习强国:山东安顺:食用菌专家让“小”蘑菇变成扶贫“大”产业

时间:2020-08-01 来源:学习强国

一身户外装备、一根登山杖、一个装满各种工具的腰包,是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田雪梅开展野外资源调查时的标配。7月初,田雪梅在烟台昆嵛山采样,收获了灵芝、卵孢小奥德蘑(长根菇)、木耳等野生食药用菌20余株,既丰富了山东省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也为优良菌株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雪梅是山东省有名的食用菌专家,20年来始终专注于食药用菌的科研攻关。2019年,她主动请缨,申请主持了山东省青岛市对口支援贵州安顺的脱贫攻坚项目。一年来,由她主持的“大棚栽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在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顺利实施,应用大棚栽培食用菌500亩以上,培育致富带头人100余人,还指导当地建成了100亩的核心示范区。

跨越四千里 “蘑菇特派员”真情帮扶

“紫云县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发展林下经济的条件非常好。而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度大,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食用菌生产。如果充分发挥当地气候优势,在自然棚中开展夏季食用菌生产,收益会更加可观。”在田雪梅看来,帮扶一个地区将产业发展起来,是帮助这个地方的百姓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路子。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如何把自己多年从事食药用菌资源与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技术在当地转化,助力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田雪梅带领团队承担了为紫云县培育食用菌产业的重任。

2019年9月,田雪梅作为科技特派员第一次到紫云县考察。“对当地产业基础、气候环境、资源条件等方面系统考察后,发现贫困程度和产业基础都比我原来预想的困难得多,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田雪梅介绍,当地长期以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为主,食用菌生产基础几乎为零。虽然近两年有些地方在政府推动、扶贫资金带动下开始探索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的还建设了香菇生产大棚,但由于基础太薄弱,加之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小。

“有困难也不能退缩。”通过一系列考察论证,田雪梅和项目组成员为当地量身定制了一个“大棚栽培以香菇为主、林下栽培以大球盖菇为主”的方案,因地制宜确定了主栽品种。

和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之后,田雪梅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农民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普遍缺乏农业生产专业技术。兴业先兴人。田雪梅组织专业人员在当地连续开展3期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从业人员346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100人,辐射带动11个贫困村、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地农机人员告诉她,这是该县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技术培训活动。

除了想方设法让种植户尽快成为“食用菌专家”,田雪梅还对紫云县已建成的食用菌基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积极联系当地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园区和示范大棚。工作过程中,田雪梅也见到了当地最穷最苦的农民。她主动联系地方政府,确定了重点帮扶的50个贫困户。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将扶贫大棚建设基地选定在紫云县猫营镇普卡桥村,先后投入25万元帮助贫困户建设大棚、采购菌棒。

连续几个月高密度推动扶贫工作,让田雪梅不仅顺利推进了扶贫项目,还迅速得到当地农户的信赖。生产遇到问题、大棚不会规划……大家留了“青岛来的田教授”的电话和微信,有问题就问。“看着大家对食用菌培育技术一点点熟悉,对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田雪梅说。

服务不断线 脱贫攻坚路上一起努力

“刚才拍的这个棚菌棒转色不太好,接下来的管理要注意保持出菇后期和休养期空气湿度在80—90%,可以间歇喷水,二次注水时重量不要过大。”疫情期间,田雪梅一直牵挂当地的生产状况,经常通过微信了解大棚香菇的生产情况。2月底,与紫云县松山街道石头寨村的韦正会交流时,发现石头寨基地几个香菇大棚的菌棒存在转色不佳的情况,立即提出了多条管理建议。

受疫情影响,原本计划过完春节就赶赴紫云县的田雪梅只能远程指导。“到不了现场确实着急,但好在有网络。”为跟进项目进展、提供关键技术指导,田雪梅和团队建立了多个服务当地生产的微信群、QQ群,通过网络和电话等形式,一边回答各种技术问题,一边继续对当地农户和技术推广人员开展培训,以不间断的科技指导,确保了生产顺利开展。利用疫情中的空闲时间,她带领团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编写了《紫云县大棚栽培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南》,成了当地人手一份的“香菇生产一本通”。

“青山绿水希望的土地,脱贫攻坚路上我们一起努力!”这是5月初田雪梅与团队再次奔赴紫云县时,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从5月到7月,又是连续两个月的精心指导。“普卡桥基地的香菇生产情况有了显著改善,正在大量培育的808菌棒的头茬单产从0.1斤/棒增长到0.7斤/棒,二茬单产从0.3斤/棒增长到0.5斤/棒,菌棒单产逐渐趋于稳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田雪梅说,基地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也大幅提升,基本掌握了香菇不同出菇阶段和养菌阶段技术要点,正独立管理808菌棒的第三茬出菇。根据紫云县目前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田雪梅认为继续深入做好大棚栽培香菇技术指导和科技扶贫仍是重点。同时,林下大球盖菇品种筛选、配方试验及栽培技术示范以及长根菇适应性栽培等工作均已陆续开展,这些技术的相继推广应用,能带动周边6个乡镇超过300名农民致富,有力助推当地脱贫。

2020年上半年,紫云县完成大棚香菇生产2000万棒,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当地形成规模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食用菌特色产业,让‘小蘑菇’变成‘大产业’。”田雪梅表示。

敢于“皮糙肉厚” 专心品种选育

开展菌类研究,第一手材料至关重要。由于真菌具有的特殊生活习性,田雪梅每年野外采样都集中在一年当中最热的7月到9月。炎炎烈日下,暑气逼人、山路崎岖、蚊虫叮咬,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住她长期开展资源调查的步伐。在人烟稀少的天然林区,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歇歇,饿了就吃口随身带的面包、包子。“女性菌类专家必须敢于‘皮糙肉厚’。”田雪梅开玩笑地说。

“一天下来,我们都累得没精神了,田老师回来第一时间就把当天采到的标本进行整理记录。需要当天分离的,不管多晚都做好,绝不隔夜。”研究生杨德鹏对老师深夜里在酒精灯前仔细分离菌种的样子印象深刻。

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态度,收获的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田雪梅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1个。她在国际上系统阐明了药用真菌桑黄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该类群3个新种,全面提升了对该类群真菌的认识;阐明了山东优势特色药用真菌叶孔菌属3个种的科学命名问题,更正了寄生在金银花上的传统中药忍冬叶孔菌的同物异名问题;此外,在多年食药用真菌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基础上,她还积极开展灰树花、花脸香蘑等野生珍稀食药用菌驯化栽培、品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成效显著。

“研究食药用菌多年,借助青岛和安顺之间的这条‘红线’,终于有机会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服务脱贫攻坚,我感到无比自豪。”田雪梅说。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200715719023046957&item_id=520071571902304695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595498433863&showmenu=fals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