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乡村振兴_要闻

学校主办2019年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

时间:2019-10-29 来源:植物医学学院

10月25日至28日,2019年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陈剑平、宋宝安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涉植保学科的学院领导及100余位专家教授齐聚青岛农大,共同就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大力推进“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学科的更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等进行交流研讨。校党委书记李宝笃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植物医学学院院长刘同先主持。

李宝笃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和建设发展规划。他指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注重应用”“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产业、行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自2017年开始,学校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进入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的新阶段,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领军人物日益凸显,狠抓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学校被列为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水产学科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李宝笃表示,本次会议在我校召开为学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希望各位专家对我校的植物保护学科、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助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他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学院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院校合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并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论坛期间,朱有勇院士做题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报告》,通过基本情况、目标定位、精准发力三方面介绍了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科技扶贫工作,强调农业科研实践的重要性,要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教学工作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科研致力农业、扶贫致力发展,真正做到农业强国、科技富国。陈剑平院士做题为《未来十五年植物保护重大技术需求》报告,强调科技革新对于植物保护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宋宝安院士做题为《绿色引领农药创新发展》会议报告,通过我国农药发展的优缺点两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农药发展的概况,肯定农药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政策扶绿、研发创绿、技术兴绿、应用增绿、信息助绿”的发展目标。

刘同先做题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青农植医砥砺前行》报告,从植物医学理念、植物医学学院历史和发展、学科学术方向凝练、教师队伍与团队建设、科技平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汇报了植物医学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社会对植物医生、学科对植物医学的迫切需求。刘同先希望全国植保界同仁同心同德,抓住新农科建设机遇,改造传统专业,优化现有专业,开辟新的专业,把植物保护学科为植物生产保驾护航建设发展成为引领植物生产和农科发展的学科。

论坛期间,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操海群做题为《使命呼唤新植保,协同共育新农人》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范军做题为《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科学发展的一些思考和举措》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罗朝喜做题为《智慧农业专业建设》报告,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许永玉做题为《新时代高水平植物保护专业建设思考与实践》报告,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马德英做题为《关于应用型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侯有明做题为《新农科背景下的一流植保学科建设》报告。一场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为全校广大师生奉上了丰富而精彩的精神盛宴。

10月27日,与会专家围绕新农科背景下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就如何在新农科背景下加强学科专业吸引力,有效提升生源质量,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大力推进青年学者从事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级应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青岛共识”,成立工作小组,积极推进新专业、育新人的工作。

会议期间,部分与会代表还参与了三本植物医学教材编写的讨论会。会议研究确定,下一届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吉林农业大学举办。

2019年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开幕式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作报告

与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

2019年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合照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