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校报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工程师

时间:2019-05-16

献礼建国七十周年——青岛农业大学专业建设巡礼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工程师

开篇的话:

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走向本科教育的回归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经验,也是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本科教育的专业品牌,是高校赢得社会认可与学生支持的内在生命力。2016年,我校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4个专业(群)被立项为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每个专业(群)资助建设经费400万元/年。此外,我校还有三个自筹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 建 设 专 业(群),包括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学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3个校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包括 土 木 工 程 专 业群、动画专业群、通信工程专业群。

立项以来,各专业(群)取得了相应的建设成效。在中期考评中,校长宋希云要求相关学院和专业(群)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齐心协力,扎实做好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工作。

栏目将陆续刊登十个专业(群)建设工作情况,彰显学校继续坚持“以本为本”,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为学校专业建设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的人才的目标战略。

自1993年组建、1994年正式招生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为社会培养21届毕业生,为省内外食品产业链培养3000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 从2006年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跨越式发展,她成长的脚步清晰可见: 2006年获评为青岛农业大学品牌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获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 2013年获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 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建设经费2000万); 2018年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经费1200万/年,连续资助3年)…… 她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有力,取得的成绩越来越令人瞩目,而她奋斗的脚步,却从来不曾停歇。在专业建设的道路上她越走越远,路也越走越宽。

强实践、重设计——构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三大平台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山东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现代农业相对应,是国家、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工程师为目标,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强实践、重设计”的工程原则,构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为两翼,以“专业选修模块和人文素质模块”为个性化发展的“3-2-2”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完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度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43.08%。为了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知识性学习、研究性实践、生产性实践”三足鼎立式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

双师型”教学管理模式—— 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高级人才进高校

专业建设,导师先行。一支优秀卓越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坚实保障力量。在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岛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多名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48.21%。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

不仅有校内专家、名师团队,为了能满足教学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工程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学院还从著名高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聘请多名高级人才作为该专业客座教授,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有数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专家活跃于外向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线,以“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为导向,社会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除了从校外聘请高级人才,专业还采用“双师型”教学管理模式,从企业聘请多名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部分专业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巧妙过渡。同时,已开办三期创新创业商务培训班(每期16学时),每年邀请食品相关行业企业家为专业学生做创新创业主题报告,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本专业三年内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多人;为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在职中青年教师先后赴海外访学、到企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参加各类师资培训。目前专业群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形成制度化,成效显著,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明显。

教学+科研比翼齐飞—— 将学科前沿知识融于教学

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促融合,相互促进。

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三年内承担教研教改项目17项,其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8项,校级重点项目3项;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本专业群教师指导学生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人次;1人获青岛高校教学名师,1人荣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人获卓越教学奖。

同时,本专业群在科研平台和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科研项目充足。2016-2018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1项,科研经费达连年增长;发表科研论文24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8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7项,均居学校前列。

老师们在授课时能够将科研、学科前沿知识融于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为了更好地满足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加强学习效果的需要,专业建设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已建设有网络在线课程2门,专业主要课程均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授课,其中《淀粉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为双语课程。

据统计,同学们能够自觉学习相关网络课程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课程精华。其他课程教学文件如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试题库、授课录像(视频)等教学文件全部上载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

专业除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外,也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专业社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专业群招生人数逐年上涨,2016年度、2017年度及2018年度招生增长率分别为29.2%、26.5%和7.3%;除此之外,这些服务项目也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王宝维、孙京新两位教授,分别接受中央七套专题栏目的采访,为社会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指导和咨询;王宝维教授应山东省商务厅邀请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加工管理研修班学员进行授课;在本项目建设期内,学院还与蒙阴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蒙阴县食品企业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为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出积极贡献。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从业能力—— 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近期完成了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规范与特色融合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增强,加强课程建设力度,提高实践课比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学生的科研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授权专利4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平均就业率为95.78%。考研成绩也表现不俗,2018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8.54%,为近十年最高水平,位居全校纯工科专业学院本科生考研率之首。

除了科研成绩,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也通过一次次活动不断得到磨砺和提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技文化节”是学院的品牌项目,专业群已经成功组织五届系列活动。活动设计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吸引了众多专业学生的热情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度达100%。

活动包括“卓越工程师”杯食品新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国大花生”学生创意产品、“酶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开发”等4项专业技能竞赛和其它一系列活动,最终评选出获奖团队共计100余个。通过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近期新建国家玉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山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食品加工与安全公共实训基地、青岛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并充分利用山东省食品工程技术训练中心、青岛海润农大食品检测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其它学科平台(如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青岛市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等校内实践基地,同时建立以“校企(或事业单位)共建”为特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坚持“知识性学习”、“研究性训练”、“生产性实践”三途并重、均衡发展的原则,着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还建有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专家工作站)51家,包括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喜旺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日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单位。校外实习基地个数与学生数(三年毕业生总数)比达到1:7.78。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地保证了四年实践不断线,实现了实践教学基地化、全程化,有效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与企业联合开展本科生培养,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3次,合作共建课程20门;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0-70人次/年;改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学新模式,通过理论、实训、科研创新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成果。专业建立了包括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国家、省级和校级挑战杯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的创新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从业能力。

夯实的专业基础加上扎实有效的实践课程、校外实习及创新创业教育,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增强,获奖数量直线上升,获奖层次也不断提高,三年内获得25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和3项创业训练项目。

学生在“挑战杯”和“创青春”系列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包括2017年“正大杯”全国高校学生畜禽产品加工创意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2018年“奥维森杯”全国大学生畜产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18年Interwine品酒师侍酒师大赛季军1人;2018“萌蕃姬杯”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称号;2016年“萌番姬杯”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精英创业团队称号;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之国学达人挑战赛冠军1人;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2018年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布勒杯”食品加工与安全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位居全校前列。

原载《青岛农业大学报》第982期二版

原文链接:http://qauweekly.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3142493

作者:杨宗玲 李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