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生

青岛农大实践团走进潍坊杨家埠 传承非遗文化

时间:2018-07-17 来源:园艺学院

“风筝与年画,并蒂姊妹花”。风筝与木板年画是杨家埠独有的特色品牌,在长期的发展与传承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15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寻年画之美 ,探风筝之魅”社会实践团,走进潍坊杨家埠,先后参观潍坊风筝博物馆,拜访木板年画传承人,探寻风筝与年画的魅力所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

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在天上是风筝

潍坊,是风筝之都,而杨家埠,则是风筝之都的精髓。杨家埠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代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设计、选材、下料、扎制、裱糊、绘画直至最后放飞等十几道工艺,纯手工制作。“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在天上是风筝”是对它生动的描述。在潍坊风筝博物馆中,收藏陈列了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风筝的文物资料,八个展厅,分别从风筝的历史、发展、流派及分类向游客们们介绍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风筝交流的频繁,杨家埠风筝已经从一种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成了选材讲究、扎工细腻、形象生动的艺术品。“一个风筝竟然大到可以挂满整个屋顶,一个风筝竟然也能小到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构成。”在博物馆参观结束后队员赵欣说出了她的感受,“来这里之前听朋友说在这里可以了解到风筝的前世今生,参观完才真的体会到风筝历史文化的庞大。”

了解年画历史,传承非遗文化

杨家埠木板年画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造型夸张,构图饱满,颜色鲜艳,图文并茂著称于世。杨家埠年画产于民间,源于民情,为了解杨家埠木板年画的悠久历史和制作工艺,队员们采访到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著名老字号画店“东义顺”的第十八世传人杨美洁老人。据老人介绍,她是从小跟她的父亲杨林福学习年画的印制,从事年画印制工艺至今已经有53个年头了。

谈起杨家埠年画的历史,老人对我们说:“杨家埠的上一代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年画,代代相传,那时候做年画是家家户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天工作八个小时,最多制造一百张,一张大概卖五块十块。”说着,老人便向我们展示了木板套色的过程,“我们整个杨家埠年画印制车间只有三个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经过多年的制作,都已经记住了木板与纸张的位置,都是比较熟练的。”我们了解到,一张年画只有一次套色是不够的,需要多次多种颜色的重复套色,这样才会使颜色更丰满,年画更立体。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机器制作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已经逐渐代替了耗时费力的手工制作,对于木板年画的传承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冲击。

走近年画传承人,思忖非遗传承路

在杨家埠年画印制车间,我们并没有看到年轻人在印刷木板年画,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忙碌,在询问了杨美洁老人才得知,在这里老一辈的老人都会印刷木板年画这门手艺,但是主动接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却很少,而且就算是自己的子孙对此也并没有太大兴趣。在谈到怎样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问题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老一辈人退休了就把手艺留给政府,让他们找接班人,把技艺传承下去。”老人的话里,更多的还是对技艺的不舍与传承的担忧。

在非遗的传承路上,当地政府也在积极的推动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小学也开展了杨家埠木版年画试点教学,聘请年画艺人为其授课,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就此消失,我们应当担负起宣传与传承的责任,

在此次社会实践结束之际,队长王哲说:“非遗的传承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是需要多方合力;非遗的传承之路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中国梦这条路一样,虽漫长,但我相信前路一定光明坦荡。”

作者:刘燕杰 编辑:刘畅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