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生

记忆不能忘:农学院“助力精准扶贫,聚力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采访行

时间:2018-07-17 来源:农学院

“青石板留着谁的梦啊,一场秋雨,又落一地花......”

在枣庄市西七里河村,44年出生的张文友已75岁高龄,与老伴儿相濡以沫,他们的住所坐落在山脚下,可谓是出门时见山,夜晚时见月,令人羡慕不已。队员们带着牛奶、香蕉,准备去走访两位老人,隔着老远便看见张文友爷爷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布满皱纹的双手悠悠然地摇着手中的蒲扇,一上一下,一起一伏,仿佛扇过的都是流逝的匆匆岁月。

渐渐走近爷爷身边,队员们也渐渐走近他的世界,去听听他的故事。

护城兵,我的军旅梦

1962年,根据地区需要,沈阳本溪市政府奔赴山东招募护城兵,征兵对象为年满18周岁,身体强健的男青年。张文友自小就羡慕军人,站在石板上的他一脸浩然正气、一身正直坚挺,这也注定了他必然经历军旅生活,记者的猜测是正确的。了解过后,他真的在18周岁那年跟随大部队坐上了去东北沈阳的绿皮火车,真正踏上了属于他的兵旅生涯,跟随沈阳城防部队,担负起当地地区的警卫和防守任务。当记者问起他是否记得自己当兵时的日子时,张爷爷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心情激动不已。

“去了东北之后,部队先开始验兵,条件那是异常严格啊,好多人都没有通过兵检,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验兵成功之后,我们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军衔,接下来我们将面临的是三个月的严酷训练,在那之后,所有人就正式成为护城兵(军事警卫兵)了。”边说着,张爷爷的脸上挂起骄傲的微笑,那是对年轻的自己的赞许。

战友情,我的心中情

当兵的六年时光历历在目,号角声仿佛依旧在耳边回荡,部队勇往直前的气势在自己身上还有留存,尽管六年了他只回过一次家,他仍怀念那时的时光......张爷爷不禁回想起当兵期间发生的实战演习,“实战就是演习,演习就是实战!”他攥起拳头,模仿者当时教他们喊口号的同志的样子。战壕中,他看见身旁战友那务必坚持到最后的坚定眼神,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支持,那是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许晚辈们无法体会到战友情的深厚,但墙上一直挂着的战友合照足以体现他们的战友情谊。

张爷爷语言表达不是特别通顺,记者问他是否还记得当时的心情,他只说,除了紧张激动之外,他已经感受不到害怕的心情,因为心中只想着胜利。现如今,最让他感受到无奈的是,战友们已相继离世,能面对面再续战友情谊的人已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他的双眼......

爱人伴,我的余生爱

二十六岁的张文友结束了他六年的军旅生涯,看着身边的兄弟都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自己也不禁心向往之,于是便启程回家,找寻自己的人生伴侣。

张奶奶年轻时曾教过西七里河的许多孩子,是一名民办学校的教师,张爷爷的许多字也都是她教会的。两位老人的初始也是通过书信开始的,值得感动的是,一封小小的书信,却牵起了一段持续近50年的金婚。

初入张爷爷家门,队员们可以清晰的发现,门口的台阶被添了两阶。张奶奶解释道:“这儿啊,是因为我腿脚不便利,两阶的石板阶太高了,迈不上去,所以他就给我补了两阶......”张奶奶腿脚不便利,日常生活起居便都交由张爷爷负责。队员们的走访邻近结束,恰逢张爷爷给张奶奶清洗头发,一瓢热水,一缕银发,余生相伴。

如今,张爷爷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减退,有些事逐渐忘记,但是他说:“记忆不能遗忘啊......”

院子里的槐树花又散落在地上,七十年前,槐树前的青石板载起了张爷爷的军旅梦,五十年前,槐树前的青石板却载起了两位老人的余生爱。

 

 

 

 

作者:图文/王冠颖 编辑:魏庆洋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