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生

青岛农大学子三下乡 调研双创助力扶贫梦

时间:2019-08-23 来源:校团委

“六天时间里,我们见到了别有风情的后峧古村,见到了巍峨的黄崖洞,见到了怀揣梦想返乡的青年才俊。虽然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黎城深厚的红色文化、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与黎城青年典型毅然返乡、奉献家乡的初衷却让我印象深刻。”活动结束后,队员蒋依诺在谈起这次社会实践后分享道。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战,7月,青岛农业大学校学生会“虹言星火”社会实践团作为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开展“青年创业就业”专题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助力青年就业创业,以青年力量助力黎城脱贫攻坚。

  深入革命老区,了解红色地区发展困境

“黎城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太行山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是中国抗战时期唯一集抗日中心县、实验县、完整县、模范县于一身的县份,孕育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最大的银行,晋冀豫根据地最早的医院、最早的制药厂、最早的被服厂,有效支援抗战,对抗战胜利贡献巨大。”原黎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孙广兴在得知队员们到达黎城后,特地赶来,与队员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在交谈中队员了解到,如今的黎城,虽集中国千年古县、中国核桃之乡为一体,但经济发展却不太理想。

一是由于历史文献不足等原因,黎城未能较好享受革命老区相关政策,导致部分资源缺失,发展较周边县城较慢,二是黎城虽是核桃之乡,但由于未能打出品牌,在市场拓展上没有优势,三是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人数不多,市场活力不大。因此,进一步调研黎城青年双创情况,提供有效建议,对助力青年就业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黎城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探寻双创实例,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印象最深的是江利斌和乔紫钰两位年轻的创业者,问起他们大学毕业后为什么没有留在城里,他们都说‘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创业典型是队伍走访的重点,队员庄嘉凤对这类行程的印象尤为深刻,“像他们这样带着带着信念和梦想回到家乡的青年人尽管不多,但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在当地独特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回乡创业。青年人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烈日,队员们来到北委泉村扶贫项目示范基地(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见到为人热情、侃侃而谈的江利斌,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装扮,在大棚间穿梭的他俨然一副“庄稼人”模样。放眼望去,基地盖满了食用菌大棚,村里的山上种满了合作社漫山遍野的核桃树。

“核桃树的树枝可以做蘑菇棒子,废弃的棒子还可以做肥料。冬天种蘑菇,夏天种核桃,不仅时间上可以互补,而且还可以实现原料和肥料的互补,这样村民一年四季就有事做、有钱挣。再加上我自身所学专业就与食用菌有关,也是利用了专业优势。”谈起为什么培育“食用菌+核桃”,江利斌向队员们耐心介绍。

江利斌作为青年回乡创业典型,曾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并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众多荣誉称号。

风华正茂的他2014年自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情系桑梓,回乡创立合作社,将专业所学与创业实际相结合,服务乡民,利用专业知识发展食用菌与核桃产业,巧妙结合培育项目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使荒山焕发生机,同时着力解决众多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吸纳大学生回乡创业,成效显著。

江利斌创立的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社员150多户,种植核桃树1000余亩,户均增收3000多元。核桃树嫁接服务队嫁接食用核桃5500余株、(麻)核桃4000余株。黎城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修建大棚24个、冷库3座、接种室200平方米,用于栽培食用菌;建设食用菌和核桃示范园,为30多户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吸纳了5名大学生来村里创业。

青年助力非遗,返乡创业助力扶贫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是当地的金字招牌之一。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乔紫钰在学业完成后,毅然回乡创业。她利用艺术专业所学所得,将现代创意元素融入传统黎侯虎,开发新产品并投入市场。期间,乔紫钰与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携手,将设计产品实物化、市场化,在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也为黎城经济、文化发展献了一份力。

“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是她一切的初衷。“青年对当地发展有重要意义,希望更多青年人才能够担起振兴家乡经济文化重任。”在谈及对于当地青年就业创业的看法时,乔紫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对于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政府政策支持也有很大的作用。”

实践队随后走访黎侯虎非遗展厅以及与乔紫钰合作的黎侯虎制作龙头企业——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并深入车间参观。

当地黎侯虎制作基地有多个车间,其中,“扶贫车间”引起队员们的注意。“扶贫车间是我们这的特色车间,车间工人多为社会弱势群体,我们运用这种方式来为当地扶贫出一份力。”企业负责人向队员解释扶贫车间的初衷。

队员了解到,当地利用非遗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在鼓励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的同时,利用企业发展“扶贫车间”,带动闲散人员就业,做到利用多方力量共同扶贫,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汇聚青春力量,青年助力扶贫中国梦

实践队在调研中发现,像黎城这样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但往往在发展中会陷入转型慢、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而青年双创在这些问题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政策力度,鼓励青年人结合专业所学,返乡就业创业;二是企业应勇担社会责任,使“扶贫车间”普遍化,整合闲散劳动力,带动当地就业;三是当地应多方挖掘非遗、红色文化、太行山资源等优异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多方联动,发挥青年力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从到达到离开,7天时间里,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多方走访,深入乡镇,俯身农村,从红色历史资源、黎城县青年双创典型、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分析黎城县青年创业就业现状,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结构及青年就业创业情况。与此同时,团队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建议,提出确切可行方案,以实际行动为黎城县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青年力量助力扶贫中国梦。

 
 

作者:文/王靖平 渠鑫成 图/杨远堂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