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纪念校报1000期:郭延冉:一份报纸,一段割不断的母校情缘

时间:2020-10-20 来源:宣传部

郭延冉,曾任校报记者团新闻部部长,2009级人文社科学院学生,现为山东法制报记者。

欣闻《青岛农业大学报》1000期出版在即,登陆学校网站,再次翻阅这份承载了太多太多大学美好记忆的报纸,与她,与带团老师及学生记者们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浮现眼前。

故事是从2009年那个秋天开始的。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中,作为新生着实不知该如何抉择。眼花缭乱之际,看到室友孙鲁拿回的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申请表,我兴奋极了,赶忙也报了名。

直至毕业,我们俩都认为加入校报记者团,成为学生记者,是大一时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在这里的收获实在太多,且先不谈结交的一众良师益友,诗和远方,说点“功利”的。

毕业那年4月,齐鲁晚报多个地方站招聘记者。在看到招聘启事的那一刻,我和斜对床的孙鲁只一个眼神就形成默契:携手考进晚报!

面试之前,我紧张极了,准备了无数个我认为考官可能会提问的问题。但考核当天真正坐在面试等候区时,我却变得无比淡定从容。此时的底气,源自我怀里紧紧抱着的一摞厚厚的校报发稿集。

简单自我介绍之后,我直接向面试考官展示出校报发稿集,并介绍一些重点稿件的采写经历。我实际上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很弱的人,但是谈起在校园里采写的每一篇稿件,我滔滔不绝。从活动消息、活动侧记、人物通讯一直讲到校园随笔、主题策划,我看到考官频频点头——有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不假。不出意料,校报记者团的经历帮我叩开了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大门。孙鲁也考上了另一地市的记者站,换个战壕,我们又成了“战友”。

记得我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稿件写的是一位极擅于养盆景的大爷,人物通讯。因为有专访十大优秀学生、杰出校友的基础,我写起这类稿件驾轻就熟,也得到了前辈和领导的赞许。此后不久,主编为我开辟了专版,每周一期,采写一位民间艺术圈达人。从此,我有了自己的“阵地”。

当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选题枯竭,调查类稿件采访受阻,起不出满意的标题……一个个困扰记者的难题同样令我苦恼,有时甚至沮丧。很幸运,我还有许多同在这个行业里拼搏着的记者团小伙伴。无论是跟他们探讨业务,还是吐槽不合理现状,甚至是偶然刷朋友圈看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奋斗,都能让我重新打起精神来。

大概是2017年,在农村大众工作的学姐刘真真偶然来到我的家乡采访,发信息邀我见面。恰好她入住的酒店就在我家附近,我兴奋赴约。在记者团时,真真学姐身上那股拼劲儿、钻劲儿就令大家折服,此次见面,与她的彻夜长谈更是让我产生了不小的触动。彼时,我已然躺进了所谓的“舒适圈”,工作中规中矩,也无心再进一步。她的一番话虽有些激烈,但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一年后,我抓住机会考到了现在的单位,从市级媒体跨进了省级媒体。平台高了,眼界和见识自然也会跟着不同。入职半年,参加省两会报道后,我对此更有体会。

两会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近乎苛刻,对记者的综合能力是个大考验,人脉资源尤其重要。要想在会议期间做好代表、委员的采访,必须提前联系好,不然就只能碰运气,那太冒险了。我提前找来参会代表、委员名册,发现来自老家那个地市的代表、委员仅有几个,能取得联系的更少。

焦虑之际,省政协委员名册中“青岛农业大学”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紧接着我微信联系了周维维老师,请她帮忙联络采访事宜。很快,周老师给我了王文琪教授的联系方式,还贴心地给出了一些采访建议。

有了周老师的助力,采访非常顺利。这次采访中,我还与王教授聊了很多,关于母校,关于生活,相谈甚欢,她对于学术科研、对生活的态度都着实令我敬佩。在这次两会报道中,我还有一个不小的收获——“预谋邂逅”了宝笃书记。他还是那样可亲可敬,在我表明是青农学子的身份后,他欣然同意合影,令我激动了许久。

回想起来,毕业后与母校割不断的情缘,正得益于校报,得益于学生记者的身份。其实,与母校的联系不仅限于工作,和记者团小伙伴们的交集,早已渗透在生活中。

周维维老师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良师益友,毕业后还一直惦念着我们,生活、工作中遇到困惑找她倾诉,总能收获很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她就像一颗小太阳,时刻散发着正能量。刚参加工作不久到荣成参加天鹅湖摄影大赛,在当地管委会竟偶遇了同级学生记者刘文海,他乡遇故知,惊喜满满。与徐秀玲一直在微信保持联系,时不时跟这位理学女博士调侃一番,听她讲在大西北搞科研的故事,津津有味。学妹康凯奇涉猎广泛,常向她求各种学习资源,如今枕边还放着她推荐的育儿书籍……

一份《青岛农业大学报》,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在校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毕业后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的我们联系、凝聚在了一起,给予前行路上的我们无限能量。最后,祝《青岛农业大学报》越办越好,愿她成为更多奋斗在天南海北青农学子的精神港湾。

作者:郭延冉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