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纪念校报1000期:康凯奇:致青春,致校报

时间:2020-10-20 来源:宣传部

康凯奇,曾任校报记者团团长,2010级人文社科学院学生,现为淄博市高青县田镇街道办事处科员。

《青岛农业大学报》即将刊发1000期的消息传来,一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了七八年前。在大学生记者团担任学生记者时,那些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精力的日子,那些被良师益友簇拥前行的日子,一直是我心头的一颗朱砂痣,也是让我毕业多年一直坚守在文字材料岗位上的最大动力。

大一时懵懵懂懂,在老师和学长学姐带领下学习采访写作;大二时成为骨干成员,和小伙伴们每天商量选题,做专题报道;大三时成为团长,每周召开例会,维系记者团的正常运作;大四时逐渐隐退,看着新成长起来的学生记者勇挑重担,传承记者团精神....每一阶段、每一瞬间,都让我无比怀念,那些忙碌的、开心的、紧张的、充满力量的记忆片段,像电影镜头倒放一般,直到我毕业多年,仍然时常在脑海中回放。

在新闻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报纸终将被新媒体取代的声音不绝于耳,记者、编辑们也经常自嘲,“报纸啊,谁写谁看,写谁谁看”。但是农大人,向来有全民读报的习惯。还记得我有一次采访化学与药学院的教授,当我自报家门时,老教授用“恍然大悟”一般的表情说“哦,原来康凯奇就是你啊,我在报纸上经常看到你名字”。还有我们的宿舍管理员,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虽然平常没什么交集,但是每次见我都乐呵呵的打招呼,“你老是从报纸上写文章,我知道你的名字”。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有满满的骄傲,不仅有自己的工作被别人认可的欣喜,更多的是对农大人读书看报氛围的感慨。

担任学生记者期间,获得了多次在社会媒体实习的机会,那几年的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报社和采访的路上。相比于同班同学,我们更早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收获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经历。那些年在社会媒体上发表的稿件剪报和校报的合订本,至今还在家里书架上最重要的位置摆放,那是曾经为梦想奋斗的印记,是记忆中闪闪发光的存在,每看一眼,心里便踏实一分。

虽然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封存在了我们逝去的大学时光里,然而因记者团而结识的良师益友却在现实中伴我走过多年的时光。记者团的带队老师,在上学期间就事无巨细的教导我,于我而言不仅是领路良师,更像是亲切的大朋友,在我工作多年后的今天,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还是时常请教。而我的小记者朋友们,更是一路伴我走过了人生许多重要的篇章,成为朋友中很特殊的存在。大家虽然奔波各地,却时常跳脱出日常生活,聊聊报纸和文章,聊聊往日的梦想和今朝的天气,回忆美丽的校园和曾经奋斗的日子。

我们这一批的学生记者,有的跨专业考取了新闻学的研究生,有的干脆做起了真正的报社、电视台记者,有的成为了像周老师一样温暖的老师,而我也凭借多年的写作经验,以超出自己预料的申论写作分数,考取了基层的公务员。我们中的很多人,毕业后还在写作,有的已经不再写了,但是大家讨论起来,都一直认为,这段学生记者的经历,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的职业走向,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正值校报1000期刊发之日,深情祝福校报千期过后迎万期,愿学生记者薪火相传续辉煌。

作者:康凯奇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