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纪念校报1000期:孙志文:用热爱和担当,为公众发声

时间:2020-10-20 来源:宣传部

用热爱和担当,为公众发声”

——记一个农科毕业生做记者的这些年

孙志文,曾任校报记者团团长,2009级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学生,现为青岛新闻网摄影记者。

到今年的6月份,我在媒体工作整好7年了。这7年来,经常会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问及“你是学新闻的吗?”而每当我告诉对方我大学念的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时,总会收获些惊奇的目光。

其实,吃惊的不只是采访对象,有时候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之路,连我自己都觉得意外。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生,竟拿起笔杆子纪录了这座城市的人间冷暖;一个和农作物打了4年交道的大学生,却端起相机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难忘瞬间……如果没有《青岛农业大学报》,没有校报记者团,这一切可能仅仅是我埋藏在心底的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犹记得2009年的那个秋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报名参加了校报记者团,支持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直以来对记者这份神圣职业的向往。一个农科专业的学生,就此和记者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肚子里的墨水也有限,初入记者团那段时间并不顺利。看着和我一起进入记者团的同学们纷纷在校报上发表了各自的文字或摄影作品,我干着急却找不到破题的路径,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干不了这一行”。

然而,在记者团的一次例会上,校报老师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疑虑,老师说,记者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他们有“铁肩担道义”的品格,不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对这份职业心存热爱,敢于传播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你就一定能在这一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从此以后,我把“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深深地烙在心里,凭借着那份热爱,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用相机记录下发生在校园里的温暖故事和感人瞬间,也记录下了那些不和谐因素和不文明现象……在校报记者团期间,我发表了百余篇新闻作品,其中有近50幅摄影作品在校报刊登,这些成为了我大学四年里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走出校报记者团7年了,我也工作7年了,我的新闻作品曾帮助过很多人脱离困境,也曾直接推动青岛市的医疗保障改革,我的作品曾入选中国孔子学院的国际教材《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也曾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或被《人民日报》转载。成绩的背后,是校报教给我对待新闻事业的态度——“不要给自己设限,用热爱和担当,为公众发声”。

画面中这个小朋友名叫果果,在她8个月大的时候,家人发现她抬不起头,腿脚也没有力气,每天夜里还有呼吸困难的症状。2015年3月份,经过诊断,果果患有庞贝氏症。这是一种由基因缺失引起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症状为肌肉萎缩无力、心脏变大、呼吸能力逐渐衰竭,这种病的发病率为1/40000,属于罕见病。

果果是青岛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例幼儿时期确诊庞贝氏症的患者,要知道,庞贝氏症幼儿患者一般会在1岁前夭折。当时全国记录在案的庞贝氏症确诊患者只有不到50人,由于极其罕见,庞贝氏症患儿也被人们称为“限量天使”。从2015年开始,果果就一直牵动着青岛人的心。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果果的故事。

从确诊,到制定治疗方案,从去台湾用药,到在青岛用药,果果的每一个节点我都在场。经过采访,先后发布了《治病需金山 9个月婴儿能当药试志愿者吗》等多篇稿件,社会影响力巨大。在腾讯公益的帮助下,我还为果果筹得50万元善款,用于她第一年的治疗。

时间转眼到了2016年3月,果果平安度过了一周岁生日,她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同样,我也没有缺席果果的生日,那天,我和果果的家人一起为果果庆祝了生日。中午吃饭的时候,当爸爸点燃蛋糕上那一根蜡烛的时候,果果妈妈侯文文哭了,这是一年以来,我第一次见到她流那么多眼泪。

事后,我问了果果妈妈,她的回答至今让我难忘。她说:“那一刻的眼泪不光是为果果而流,更是为全中国的庞贝氏症患者而流。”她说,这一年果果坚持下来了,正是果果的坚持,才让中国众多庞贝氏症患者家属看到了希望。

没错,庞贝氏症是绝症,因为果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得以及时用药,所以才能坚持到一周岁生日。那时候,果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患者,她更像一面旗帜,一面鼓励众多中国庞贝氏症患者努力活下去的旗帜。

听了果果妈妈的那番话,我做了一个决定,不管结果如何,我要一直关注下去,因为这件事已经不仅是一个新闻报道的问题了,它成了我肩上的一份责任,一份对全中国庞贝氏症患者的交代。

在此之后,我又采写了7篇报道,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这个罕见病患儿和病魔抗争的全过程。直到2017年12月份,受流感的影响,果果开始感冒、高烧,随之而来出现了各器官的衰竭。住院期间,我也一直守在医院。2017年12月25日晚8点,一直被青岛爱心人士关注的庞贝氏症患儿果果还是离世了。

可以说,我记录了这个孩子的短暂一生。在我的报道的推动下,庞贝氏症于2018年年初纳入青岛市兜底救助项目,至此,果果走了,但全青岛的庞贝氏症患儿因为果果曾经的存在,有了官方的医疗保障。

还记得,刚刚校报记者团的时候,校报的老师曾教导我们, “一个好的记者,要敢于行使担当,勤于为公众办事”。回想起关注果果的那3年时间,我想,我应该是做到了。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这个故事是关于“无腿少年”高志宇的。7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高志宇练成了以手代脚的本领,用双手撑起上半身,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生活。

2016年8月底,了解到小宇的故事后,我第一时间来到小宇的家中探访。我跟着小宇一起,经历了他上学、上课、放学回家、吃饭、写作业的过程。由于没有双腿,小宇只能以手代脚,爸爸为他做了一个特制的木盒子,他平时就用双手撑在木盒子上“走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这个没有双腿的小伙子从来都是面带微笑。小宇说,他不觉得自己不幸,最起码他还活着。

采访过程中,我问过小宇,“如果让你许个愿,你想许什么愿望?”小宇的回答让我难忘,他没有说我想拥有双腿,或是我想回到4年前,远离那辆夺去我双腿的大货车。他只是笑了笑说,他想见陈州一面。

陈州是一名“无腿勇士”,一位励志演说家,像小宇一样,他也是幼年失去双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双手行走中国。2012年,陈州仅靠双手登上五岳,成为全球“双手登五岳第一人”。是陈州的故事,鼓励着小宇笑对生活,小宇也一直视陈州为偶像。

巧合发生在我的报道《无腿少年上学记》发布后第二天,陈州看了报道后,主动与我取得了联系,他希望来青岛,与小宇见上一面。在我的联系和安排下,2016年9月10日,陈州来到青岛即墨,与小宇一起相约爬了崂山。小志宇在偶像的鼓励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登山挑战。

回想起小宇和陈州一起登山的场面,我至今热血沸腾。让我振奋的,不是他们双手登上的壮举,而是他们面对高山敢于挑战的勇气和缓慢却坚定的“步伐”。我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希望将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保存下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这般激情和乐观。在现场,那种感觉,让我充满了作为一个记者的骄傲,和对新闻这份事业的热爱。

还记得,在对小宇的第一篇报道里,我在编者按中写道“像医生一样,记者的工作也会面对许多人间疾苦。从业多年,医院去过无数次,见惯了一个个被疾病或是意外笼罩着的家庭,也习惯于讲述者的眼泪和辛酸。但在11岁的高志宇身上,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这7年时间里,除了小宇和果果,我还创作过很多原创新闻作品——我11次登上浮山山顶,陪着浮山的守山人薛海川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我去过凌晨两点的菜市场,记录那些昼伏夜出的工作者的群像;我深入海底88米,体验胶州湾隧道机动队一天的工作;我走进在建的地铁隧道,拍下地铁爆破工人的工作环境;我在廉租房里,听心怀梦想的拾荒大姐用流利的英语念她写的英文小说;我在阜外医院的手术室里,亲眼见证医生如何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像这样的故事,我记录了太多太多。

从一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到成为一名校报记者,是《青岛农业大学报》培养了我,给了我证明自己的机会,给了我做一名好记者的初心;从一名校报记者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媒体记者,我用7年时间证明了一个农科生照样可以成为“无冕之王”,照样可以实现埋藏在心底那个梦想。

作者:孙志文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