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重点报道】农业传媒工程师——精准定位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18-04-13 来源:宣传部

“多年来,动漫与传媒学院一直在探索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针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我们着手筹划实施‘农业传媒工程师’项目,依托我校自身特色,结合我校农学类专业,培养农业传媒类人才。”动漫与传媒学院院长孙云宽说。

顺应时代,在传承中改进特色

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传媒学院此次获奖项目便是学校人才培养探索的最好典范。“学校的政策、学校领导给予了我院极大地支持,给了我们一个进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平台。”孙云宽说。

多元主体协同开放的“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动漫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的迭代与升级,总体目标是打造“农业传媒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青农模式”。

在2016年之前,学院一直秉承着“艺术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时代的发展之下亟待发展和创新。“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正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的延伸和创新。

近两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计划战略,作为农业大学,建设美丽乡村责无旁贷。“农业传媒工程师”以政府-企业-大学“三螺旋”创新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传媒人才培养实践,以农为特色,以农为核心,突出培养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

此培养模式的突出特色便是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开放理念,以传媒专业为媒介,打通校内其他专业,通过“搭建数字媒体素养课程群”服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鼓励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培养跨专业、综合型、国际化农业传媒人才。

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 引智协同合作创新

在确定了学院“农业传媒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院开始进行各方面实践的探索。

“工作室制”是“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最成功的实践。

目前,学院形成了成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传媒工作室”运营模式,成立了SoLoMo新媒体工作室、新传媒报社、青媒电视台、媒体设计工作室、动画特训班、二维动画工作室、三维动画工作室、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组成的工作室群。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院不断完善工作室制的运营模式,构建了特点鲜明的“基础实验室+传媒工作室群+电影节”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工作室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答疑并切磋技术的平台,锻炼学生整合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工作室还会不定期地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做专题讲座。”具体负责“课研工坊”运营与在线课程研发的高欣峰老师介绍到。

“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以传媒学院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专业、广告学专业四个专业为试验专业。以动画专业为例,孙云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在此模式下实行的课程改革。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老师们去各大传媒公司、电视台以及农场走访调研,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以此确立了专业所学的农业网络、农业影视等专业课程,并引导学生学习农业技术知识。此外还借鉴美国传媒院系的“顶点课程”,形成了《微纪录片创作》、《网络传播实务》、《动画特训班》等多门特色顶点课程。

学院还坚持“打开大门办学”的理念,与中央电视台、因特尔等多家知名单位与大型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优质的实践平台。

“我院也与因特尔公司合作‘虚拟与现实研究中心’,将科研转化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外部合作反馈到真正的教学之中。”参与本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协助学院“农业传媒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的院长助理栾涛老师说。此外,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也为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实验实践教学和虚拟现实的相关教学平台。

成果斐然,在深化中寻求新突破

在“农业传媒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之下,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传媒农业型人才,毕业生们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张皓在校时就与本专业同学刘文超一同合作创立“青岛光印映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本,凭着较硬的技术,一举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全国银奖。

从本科到研究生,张皓一直是“农业传媒工程师”的践行者。他曾在实验中心、SoLoMo工作室学习工作,将传媒知识灵活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此外,他还将传媒结合到了农业实践中。张皓说,公司在从事文化传媒的同时,立足农业,开发农产品推广自媒体平台,利用原有的影视动漫制作技术,实现将农产品重新设计包装,利用自媒体平台整合营销,以达到品牌化推广的目的。

自2016年以来,公司服务农产品电商几十余家,服务农产品推广上百种,帮助数千家农户增收;公司着力打造“一田二农”农产品品牌推广服务平台项目,主张一块农田,“两种农民”耕作。一种是田地里辛勤的农民,另一种则是传媒工作者,通过影视让土地更有价值。

除此之外,学院师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动画、艺术设计作品,多部作品并获得了世界级、国家、省部级奖项。培育了《齐民要术》大型系列动画片、《C9回家》院线大电影、《崂山传奇》系列动画片、《中国海洋科技馆》、科普动画电影《深海探梦》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不管是培育具有农业传媒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还是创作影视作品,都是为了服务三农,将传媒与农业相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孙云宽说。

在理论成果方面,教学团队共发表教研论文31篇,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7项,承担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20门,承担校级以上教材建设项目4项,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6项。教学团队编著的我国第一套《农业传播学》教材被中国传媒大学收入“中国传媒学术前沿丛书系列”,填补了我国农业传播方面专著的空白。

“农业传媒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2013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的领导多次到我校听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情况,并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央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也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报道。

“现在的成果是历年来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在线课程建设,强化‘翻转课堂’、‘慕课’、‘互联网课程’等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将工作室实现社会化运营以至于发展到全媒体中心,将‘农业传媒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付诸于实践与教学,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孙云宽说。

  

作者:于雅男 曹文婧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