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卓越教师】用知识培育学生的心灵花园

时间:2019-06-04 来源:校报

李娟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在任教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她凭着独有的教学特色获得了学校第二届“卓越教学奖”。在科研上,她实现了机电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的突破、带领工程楼602实验室参与多项竞赛并收获硕果。她所带的电自化外包2016级1班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集体”。

启发式思维的“魅力课堂”

“某肥皂厂经常出现漏装肥皂而使空肥皂盒出厂的错误。起初为解决这个问题工厂计划搞一个自动检测装置,可预算投资得几十万元,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雇人检查肥皂盒,用劳动力去制约错误。”“建立一个售后部,将买家收到的空盒发回工厂统一处理。”台下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李娟老师温柔地笑了笑,说:“其实只需要100块钱,每天一度电,就可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工厂的工人用100块钱买了个电风扇,对着流水线上的肥皂盒吹,空盒就被吹下来了。”同学们听了后交头接耳啧啧称奇。

在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做铺垫后,李娟老师开始了今天的主讲内容“LCIA简易自动化分析”。这时,记者才真正领略到李娟老师的“魅力课堂”。

“我们就这个案例进行LCIA简易自动化分析:需求是鉴别筛选空肥皂盒;制约是肥皂盒已封闭,没法直接目视鉴别;低成本方案是用风扇的风把较轻的空盒吹走。”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接着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案例沿用了重量区别的自动化设备核心思路,巧妙地使用重量带来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同来进行区别,恰恰体现了LCIA借用自动化设备核心理念或核心部件功能的思想精髓。通过我们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这就是计算控制的魅力。”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场的同学也终于明白电气自动化不一定都是高级又高成本的精密仪器,对这门学科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学习电气自动化更加着迷。

“一缸水”的教学信念

“只有一碗水的老师是不能给学生一碗水的,想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缸水。”

要拥有“一缸水”,是李娟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为了获得“一缸水”,在孩子3岁时她考取了统招博士,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她分别到清华大学和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做了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为了获得“一缸水”,她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机器学习、智能监测等自动控制和信息化领域硕果累累。她带领学生与团队一起研发了“基于GIS和物联网的智能灌溉系统”、“重要果蔬病害智能远程预测预警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植物墙智能监控托管系统”、“枸杞采摘机器人”、“基于GPS和GIS的花生实时测产系统”、“校园智能管理机器人”、“智能喷药机器人”等,其中的部分产品已经推广应用。然而,在众多的科研攻关中,不得不提的是机电工程学院首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故事。

“六个寒假我都在做研究,恰逢关键期都没回老家过年。”六年、一项研究、一个突破,李娟老师始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极致,正如她所引用《左传》中的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她希望实现自己所有的价值。

从最初的本科毕业,到如今取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专业博士学位,李娟老师在一点一滴地注满“一缸水”,也为学校打造出“品牌”。“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开拓拼搏,创造一流的成绩,为青农代言,让‘青农品牌’更响更亮。”李娟老师的眼神闪烁着光芒。

硕果累累的工程楼602实验室

她说选择当老师是偶然,但自从当了老师就坚守“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的信念。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打造青农“品牌”,她几十年如一日。但这条道路并非坦途,她深刻地体会到做一名好老师的不易,就连在陪伴孩子与教书育人这两件事上都难两全。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为了指导学生而把女儿锁在家里,也常常因为指导学生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忘记了时间,让女儿吃不上饭。”说到这里,她流露出对女儿的愧疚。

回忆起与602实验室的点点滴滴,李娟老师感慨万千,“我不忍心学生在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技术难题时,灰心丧气地对我说‘老师要不我不干了’,所以我常常待在实验室和学生一起解决难题,同他们一起渡过难关,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正如她说的那样,“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付出,我会一直坚守这份职责。”

李娟老师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和空间。602实验室对外开放、派出7个同学免费参加山东省机器人培训,她还亲自带领学生去青海的枸杞基地进行实地调研10多天。

在李娟老师的带领下,602实验室创新小组的学生们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多项比赛,仅近几年就获得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00多人次,获得校级奖励数百人次,其中602实验室培养的郭亭亭实现了我校“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零的突破,是我校截止目前唯一荣获该奖项的同学。

对于李娟老师来说,她更愿意做学生“心灵的天使”,用知识去除学生“心灵田野上的荒草”,引导学生领略生活的多彩和知识的力量。“以学生利益为本,尽力奉献永不言弃,给予我所能给予的一切。为了做到这一切,我将时刻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对教育的敬畏、对教学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永远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

原载《青岛农业大学报》第983期

原文链接:http://qauweekly.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3159281

  

作者:学生记者 唐楚娇 郝晨曦 齐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