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枣庄日报:山亭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时间:2013-04-12 来源:枣庄日报

没有惊天动地 只有脚踏实地

——山亭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王宜建 高洁 侯化成

2012年,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

4月份,省、市、区委选派的175名“第一书记”到山亭区102个村任职。

9个多月来,一次次交流谈心,倾听群众苦乐冷暖;一回回辛勤奔波,真心真情为乡梓;一个个为民举措,亲力亲为惠百姓。

“第一书记”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山区发展的最强音:

争取各类帮扶项目440个,争取各类资金1.39亿元,新修硬化路面100多公里,新打机井21眼,帮助32个村通自来水,修建校舍5440平方米,新建农家书屋21个……

一个个“村强民富生态文明”的美丽山村画卷正逐步展开……

“住在群众身边,驻进群众心间”

按照中央部署,2012年4月份,省、市委选派的“第一书记”们风尘仆仆地进驻到山亭区条件较差的102个村子。山亭区也从区直单位选派45名干部到省市派驻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做好联络、协调、服务等配合工作。

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从优越的条件到简陋的居所,从温馨的家庭到陌生的环境……“第一书记”们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

“住在群众身边,驻进群众心间。”这是山东省广播电视台驻北庄镇东洋泉村第一书记权珍琦说的一句话。因村里没有办公室,区镇安排他到条件相对较好的邻村住,他婉言谢绝:“俺来干啥的,不和村民在一起,怎么帮村子好起来?”他借住在村里小学校里的顶楼上。

融入百姓才能了解百姓。“干部下乡,换上便装,进了村,我就是一名普通群众。”省经信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张云峰对笔者说。省城的“张大哥”没架子,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找他拉拉呱,张云峰从中也找出了村子落后的症结,从拉呱中也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群众自愿投入到修路、建拦河坝工程中。

解民忧 助民富

落后村子大多基础条件差,修路、架桥、治水都是村民急需解决的难题。“第一书记”们迎着百姓的期盼,扑下身子,啃起了“硬骨头”。

路通到家门口,以后卖樱桃方便了。水泉镇郑庄村民为表达对枣庄三中援建的“连心路”的感恩之情,自发为枣庄三中赠送了“办学育人德高,修路为民富民”的锦旗。

山亭区检察院“第一书记”为桑村镇柴林村硬化了村内3公里路,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娘高兴的说:“俺今年八十了,我这老太婆子赶上好时候了,还是共产党好啊。”

“连心路”圆了百姓多年的梦,“幸福水”更滋润了百姓渴望的心。

崔庄村“第一书记”投资10万元实施了“幸福水”蓄水工程;下粉村“第一书记”打机井配套,使濒临枯死的100多亩春雪桃焕发生机。

而市水利局驻马头村“第一书记”甘宜伟,发挥优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供水合作社-——民生供水合作社,使全村2800多亩耕地能够长期浇上水。

修路、打井、架桥只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致富问题,全区“第一书记”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乡亲们趟出了一条条致富增收的路子。

山东航空集团选派到山城街道南官庄村的“第一书记”王增余瞄准山东航空集团巨大的食品配送市场,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果蔬食品加工项目,每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300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

省旅游局驻徐庄镇湖沟村“第一书记”张百科,依据湖沟村环境优美的优势,实施“旅游扶贫”。“项目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而且能够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张百科说。

立足帮扶村,辐射乡镇街,带动山亭区,“第一书记”帮扶效应在逐步扩大:在省旅游局派驻“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围绕创建“全省首批乡村逍遥游示范区”,山亭区改造提升了熊耳山、抱犊崮旅游道路,启动了投资8.6亿元的翼云石头部落建设项目……

合作共赢,抱团发展得到显著体现。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枣庄学院共同举办了首届三校服务山亭经济发展座谈会暨“第一书记”论坛,区委组织部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枣庄综合试验站、教学科研基地和合作社党建研究促进会,推动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新发展土地合作社24家,新增规模经营土地1.6万亩。

鱼水情深 普惠民众

去年9月12日,省经信委驻冯卯镇北山村“第一书记”王豫生接到了父亲病危的噩耗。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家去,但是手头上的项目还需要等着他落实,“我不能走!”他在心里一遍遍的告诉自己。

就这样,他心系着家中的老父亲,又瞒着父亲病危的消息,焦急的等了一上午。落实完项目之后,他才急匆匆往济南赶,但他的老父亲早已驾鹤西去……

“打电话给我的时候,父亲已经快不行了。平时就不能对父亲尽孝道,没想到,现在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40多岁的人说到这里话带哽咽,掩面而泣。

王豫生没有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失望。他多方筹集300多万元,修通了连接枣庄与临沂的8公里长的公路,解决了沿途7个行政村老百姓的出行难题,免费向5个帮扶村、1650户群众发放节能灯6600多支。

为了那份使命,“第一书记”们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坚持把班子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为村级班子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据了解,“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共整顿软弱涣散村班子13个,推荐培养后备干部164名,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处。

山东省致公党“第一书记”们为驻村送来了农业科技书籍和免费医疗服务;驻半湖村“第一书记”孔琪在为村民打井、修缮学校的同时,还为2个自然村村民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市财政局驻北庄镇“第一书记”周广典多方争取资金,为东庄村新建了一处面积达1776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校,300多名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第一书记”们忘我工作的背后,派驻单位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省经信委的领导帮助“第一书记”协调项目资金,青岛农业大学引荐来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省广播电视局领导一下子带来了130万元的启动资金,枣庄日报社为北庄小西庄小学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使命在肩,重托如山。繁星见证了城里来的“第一书记”们的奔波,大山见证了他们的艰辛,淳朴善良的老百姓更见证了他们无私的奉献与执着,沧桑的小山村如今变了俏模样……(枣庄日报 2013.02.01第一版)

作者:王宜建 高洁 侯化成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