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在青岛农业大学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3-09-10 来源:宣传部 人事处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9月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在青岛农业大学广大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

人事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师工作部部长    吕玉亭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深切牵挂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将深刻领会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一支兼具教育家精神和“三农情怀”的教师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岛农大智慧和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全国十佳农机教师,2022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王东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抓好抓实爱农兴农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作为涉农高校的农机专业教师,我们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为主阵地,开创了智能农机装备的科教产协同育人模式,让培养的农业机械人才更贴合复合应用型新农科人才的要求。今后,我们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教育家精神,躬耕不辍、培根铸魂,将“三农梦、农机梦”装进学生心里,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融入专业讲授,立足国家所需、农民所急,把课堂教学和乡村振兴的实践结合起来,培养造就更多能够在农机领域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届康地恩教师创新奖获得者    刘焕奇

习近平总书记的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30年的教学生涯与青年相伴,让我的世界充满阳光和朝气。作为一名致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深耕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抓牢合作办学新机遇,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生根。我们也将把握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强做优专业建设,赋能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教学创新,用耿耿丹心和辛勤耕耘诠释作为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奉献”。

植物医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梁文星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使我备受鼓舞。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我将牢记“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光荣职责和初心使命,扛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担当,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瞄准国家粮食安全,聚焦蔬菜病害绿色防控,对标国际前沿科技技术,不断提升科研境界和水平,努力建设高水平团队、培养高水平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生长点与推动力,为强农兴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蒙阴梅花鹿科技小院首席专家    赵海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殷切期望。我从一名科研工作者成为一名农业高校的教师,伴随着对“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不断深入理解,我决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蒙阴梅花鹿科技小院的获批,给了我带领我的研究生们走进产业一线,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培养学生、共同成长的机会。我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志向优秀教师看齐,为国家建设培育英才、贡献力量。

教务处副处长   柴超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使我倍感温暖,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既是赋予广大教师的崇高使命,更是对办好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我们也将牢固树立“四新”理念,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杨庆利  

习近平总书记的信进一步激发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誉感,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面向食品产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党育好人、为国育好才,为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属于我们的贡献。

农学院副院长,2023年度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  刘义国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作为农业高校的一名教师,“躬耕三农沃土,站好三尺讲台”是我们坚守的信念,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将立德树人和知农爱农落在实处,将知识和做人的智慧倾注给每个学生,培育“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农业人才,是教师默默耕耘的初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瞩托,以教育家为榜样,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加强农业科研,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国学研究院负责人    柳清泉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老师们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出的重要贡献,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广大教师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与光荣使命,情真意切,鼓舞人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须有求道的坚执、育人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高雅的趣味、丰富的学识、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为师者自当坚定进德修业之志,原天地之美,成自身之德,惠及后生学子,为成就自育育人之志业而不懈努力,谱写生命坚实的乐章。

园林与林学院副教授、2023年度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   梁红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的精神,体现了对教师高尚品格的充分认可,对办好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令我备受倍受鼓舞,也倍感温暖。高校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也是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追求的育人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指引,立德修身、潜心治学、言传身教、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导学生明园林设计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建设祖国绿水青山和人民美好家园。

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第二届康地恩教师创新奖获得者    郑涛  

读到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集体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所展现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智慧、持躬耕态度、秉仁爱之心、怀弘道追求的教育家形象,正是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追赶的榜样。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近年来我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领域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对党和国家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对自身的时代责任有了更多的感悟,他们的眼睛会发光,而作为老师的自己内心也会发热。我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传道授业、启智润心,为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动物医学院副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潘青  

在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我感受到对教师群体的深切厚望,温暖人心的问候让我备受鼓舞与感动。作为一名新入职的从事兽医学的大学教师,我将立足于畜禽养殖业生产实际,勤学笃行,潜心育人,带领学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卡脖子”问题,提高从事养殖业农民的收益,提质增效,促进养殖业新旧动能转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我也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业务水平,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现代化农业人才,为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三届在青高校“十佳思政名师”  杨先梅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将理想信念作为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首要标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责任之重。从教17年,我一直坚持从教材重难点、学生关心困惑点和社会发展热点三方面构建教学结合点,在学生“拔节孕穗期”为他们讲好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和历史的责任。紧扣农业院校特点开展教学改革,打造具有知农爱农特色的思政课堂,不断厚植农科学子的“三农”情怀。同时,我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勇敢、奋斗、朝气和专业知识,我们一起共同成长与进步。今后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教学育人,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更多青年人才。

编辑:刘琨 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