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2019年,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建领航,思政铸魂,把牢办学方向,筑牢育人体系,固牢家国情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标准要求,聚焦主题主线,着力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教育成效受到师生广泛认可,有关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山东卫视等媒体报道。

实施党建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基层党员活动室投入使用,书记论坛、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五步法”等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做法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

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实效,浓厚学习氛围,扎实推进“四团四进”理论宣讲校园巡活动,认真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深入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开展理论学习网络知识竞赛,理论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师生政治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

扎实开展首轮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在基层党组织有力贯彻落实。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再上新水平。

利用重要节日和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专题晚会等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建党98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干部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教育培训的新格局,建设“青农先锋”党建网络平台,开展“寻找初心、发现榜样”典型选树活动,拍摄制作多部党员教育微视频,师生反响热烈。

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农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4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省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炼本科课程育人案例汇编成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思想性、趣味性和“文化味儿”,经验性做法在“学习强国”报道推广。

以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学校发展为重点加强共青团工作,推进育人平台建设,不断拓宽育人路径,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人才培养

2019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一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科建设稳步提升,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增列省一流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学科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学校入列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4个学科上榜软科2019“世界一流学科”排名,7个学科入选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位列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110位。

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持续提高。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获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项目资助引进1人,获批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7个。新增双聘院士、“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5人,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青年专家8人。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暨第十次教学工作会议、学风建设工作会议,制定《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立草业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建动物科技学院,与相关单位共建“大数据、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现代新兴产业学院。

对接“十强”产业深化专业结构调整,举办国内首个马业科学专业,开辟国内马业教育先河;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申请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审核。

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提升,产教融合不断深入。24门课程上线省课程联盟平台。首设“课程思政教育专项”教研项目。

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部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全部过关。学校成为全省6所连续 5 年“无存在问题论文”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9位教师获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3篇,EI收录论文4篇,一级学报论文42篇。14篇论文获评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获研究生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19个项目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立项建设。

继续教育获新突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7707人,比去年增长57%,刷新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史招生纪录。继续教育工作案例获“2019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奖”。

完善“五维协同”立体式思政教育体系,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学风引航”工程,毕业生考研率达22.73%,就业率继续保持93%以上。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5件作品获挑战杯国赛奖,学校夺取“优胜杯”,“青少年智能农业创新科普基地”获团省委立项建设。

科技创新

2019年,全面落实重点突破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科研实力再上新台阶。

创建项目申报模式,提升科研组织水平,科研立项取得跨越式突破。新增科研活动经费4.3亿元,获批科研项目558项。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工程项目立项和资助经费位居全省第一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数和经费数创历史新高,总经费数首次突破千万元,山东省软科学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三位。青岛市双百调研课题立项位列驻青高校首位,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立项居第二位。

优化成果申报模式,提高培育质量,科技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3项、省部级奖励20项,主持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数和一等奖数量为历年最高。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67篇,授权专利 295 件。

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强化平台建设力度。全年获批入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4个,其中省部级平台5个、厅局级平台5个,入库培育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

黄淮海产区甘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与企业共建山东省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是2019年我省唯一批复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张忠华教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关于甜瓜驯化和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制以及冬瓜基因组和变异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动物医学学科获“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资助。完成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咨询服务 171 项。

举办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农业生物学专题分论坛、全国新农科新植保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讨论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社会服务

2019年,社会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广度不断拓宽,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党委书记李宝笃代表学校作为全国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在2019教育扶贫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一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2019“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为全省唯一。

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受国家、山东省通报表彰。尚书旗入选全省10位“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3名科技特派员被省科技厅通报表扬。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立青岛特种食品与营养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校长宋希云受聘为研究院院长。

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共建草牧林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暨教学科研基地,合作推进草业、科技牧场、野生花卉驯化、林下经济等方面研究与服务。

新建青岛农业大学鲁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基地 10 处,选派四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济宁市泗水县开展帮扶工作,牵头组建山东省科技扶贫工作队13 个,精准服务省指定贫困村260个,社会服务实现山东省科技帮扶全覆盖。

再造社会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专家化科研管理服务工作队伍,规范提升管理水平。社会服务工作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科技日报》、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文化传承创新

2019年,全面落实文化引领战略,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跃升,校园文化欣欣向荣。

文明校园建设持续推进,积极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获评山东省第二届文明校园;顺利通过2019年青岛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复评。

全年举办校园文化活动1100余项,报告讲座论坛200余场,学院文化建设年、读书活动月、网络文化节、食品文化节、园林文化节、国学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协办、承办“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10余项大型社会赛事。

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打造虹韵合唱团,获山东省大学生合唱艺术节一等奖。拓展形成“社团八百”校园文化品牌。依托国学研究院举办“国学讲堂”系列讲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第二届“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评选,王晶珊等10位教师获“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王晶珊同时获评“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开展首届“青岛农业大学劳动模范”评选,王晶珊、王东伟获此殊荣,校工会向全校教工发出学习倡议。

7000余名青年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千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多场大型国内外赛事赛会。学校获山东省公益创业赛金奖,获奖质量和数量位居山东高校首位。主题教育期间多个单位组织教工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虹翼”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师生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

创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宣传工作,树立平台思维整合校内资源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农大二十四节气”专题微视频讲述最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农大故事;精心策划“青春为祖国歌唱”“我和祖国快闪”等MV视频,深情唱响农大爱国最强音;农大成果、农大贡献、农大经验更闪亮更频繁走上各级各类社会媒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传播矩阵,学校连续第三年获“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国际交流合作

2019年,全面落实开放合作战略,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不断扩大。

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共建中澳农业与环境联合研究院,举办首届学术论坛,组织34名学生赴澳研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顺利推进。

推进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加拿大UBC大学、乌克兰国立农业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蔚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威尔士国际大学、菲律宾薄荷岛国立大学签署博士合作协议;构建起涵盖6个国家24所友好学校的硕士留学项目群。

获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团队项目1个,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个,科技部国际杰青岗位1个;聘请国际高水平大学教授5名、外籍教师8名。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泰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项目获2019年度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立项(友好使者),与沿线国家签署合作意向 16 项,举办第二届中泰文化交流节、中泰农业教育交流会等活动;动物医学院温建新副教授主动申请延期服务,继续在埃塞俄比亚参加农业部援非教育项目。

深入推进与韩国首尔大学、韩国昌原大学的长期合作项目,与首尔大学共同举办第十二届生物技术研讨会,与昌原大学举办第十一届中韩 CEO 培训班。

25 名师生获公派出国资格。其中13 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3 名教师获省公派资助,1 名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攻读博士,8 名教师获省校联合资助。

条件保障

2019年,各项工程建设推进顺利,为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师生员工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

平度校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各单体工程主体基本完成,部分楼体进入装修阶段。海都学院管理体制调整顺利推进,蓝谷校区、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师生工作学习条件日益完善。

农机历史文化长廊、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成果展厅等多个项目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教学科研条件日益提升。

校园修编方案基本确定。研究生公寓、智能温室、特种食品研究院展厅等项目开工建设,31项修缮项目顺利进行,校园环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