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大众日报:种业创新把盐碱地变粮仓

时间:2022-10-03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东营讯 近日,在黄河三角洲(利津)花生产业园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管理人员张建玲正在观察花生的长势,“今年种了宇花18号、宇花171号和宇花33号三个品种共1000亩,看这长势,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黄河三角洲(利津)花生产业园地处利津县明集乡,土壤含盐量在0.3%—0.4%,以前多种植小麦、玉米,亩产低、效益低。对此,去年,利津县建设黄河三角洲(利津)花生产业园,以“公司+大学合办研究院”模式集合展示耐盐产业成果,致力于打造盐碱地上的“花生小镇”。

盐碱地上种花生,底气何在?张建玲介绍,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历经近十年攻关研究,采用离体诱变技术创造花生突变,定向筛选高油、耐盐碱新种质,培育的高油、耐盐碱、高产新品种已经经过多轮筛选试验,品质稳定。“去年种植的宇花18号、宇花171号和宇花33号三个品种亩产900-1000斤,比普通花生品种高出300多斤。品质更出色,宇花18号是全国首个兼具高油高油酸耐盐碱花生品种,含油量高出普通品种5个百分点,可作为花生油加工专用品种。”张建玲说,他们去年将花生作为普通农产品销售,每斤价格达到4元,亩产高达4000元左右,若再经过一到两年种植,良种市场化后,每斤价格能卖到15元左右。

发展盐碱地农业是解决我国大粮食安全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黄河三角洲是一片不断生长的希望之地,蕴含着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推动种业创新又是其中关键一环。

9月23日,第四届国际三角洲论坛暨盐碱地种业创新论坛在东营举行,论坛主题为“生态·农业·科技—盐碱地种业创新与产能提升”。全国盐碱地领域权威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以及海外农业专家共聚一堂,研讨盐碱地种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关键核心问题,为东营提升盐碱地种业创新能力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这一国家战略使命,东营充分发挥省黄三角农高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科技、人才优势,依托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知名院所高校,推进“平台、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建设,在盐碱地种业创新上取得积极成效。目前,东营市市级以上盐碱地创新平台达到36个,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等国家战略创新力量集聚发展,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相关链接: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796007

作者:李明 杨帆 编辑:薛寿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