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校报

守初心立德树人 担使命强农兴农 ——农学院第二党支部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侧记

时间:2021-07-07 来源:宣传部

在青岛农业大学有一个“明星”党支部——24名党员中有博士23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是名副其实的学历高、职称高、素质高的“三高”党支部。党支部融合党建和中心工作,探索出一条在教书育人一线、科技兴农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模式。

一颗红心、一腔赤诚、硬核行动,让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党支部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首批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学校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

  党建与业务深融合,理论武装与服务奉献双在线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党支部探索构建“党建+”工作模式,即“党建+”思想建设、科研、教学、精准扶贫,将各项工作深度融入到党支部党的建设中来。在“党建+”模式助推下,该支部全体党员扎实开展科学研究,矢志“三农”发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个环节,打造出学院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队伍。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突发,支部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模范先行,我是党员我承诺”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和新学期“线上”党员大会,党支部全体党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带好头、站好岗、担好责、履好职,成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的中流砥柱。为了把爱心传递到疫情防控前线,该支部的党员同志还踊跃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关键期,也是小麦生产管理关键期,做好小麦生产技术管理对保障小麦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意义。”想到就干。支部党员、小麦专家穆平连夜撰写了一份《当前我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对口帮扶的全省多地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第一时间保障粮食生产。党支部书记张恩盈就东营市春季简易大棚糯玉米播种前的准备情况进行了电话调研、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微信群为德州市陵城区义度口镇200多名农民朋友进行线上技术指导,提醒农民朋友与疫情抢时间,及时做好春播和田间管理,为粮食的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张恩盈还将团队多年心血制作而成的7集专题教育片《玉米籽粒形成的秘密》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投稿,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玉米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其他多位党员教师也纷纷参加到学校“科技特派员为您服务”微信名片活动中,指导农民增产增收。

  将培根铸魂与先锋示范同推进,落实落地立德树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明确要求,指明了农业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

为了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支部一方面制定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完善“教学”互动工作机制,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疫情防控期间,一场“线上教育”在全国教育系统如火如荼展开。可对于农业大学的农学类课程来说,却是一个巨大挑战。

“农学课在网上上?农学知识用视频教?”党支部将教学研讨从线下搬到线上,党员教师率先转变角色,从生产机制到发育原理、从育种方法到田间管理……全天候在线研究网络教学,成功将以往更多站在课堂里、农田里、地头上讲授的农业课,搬到“网上云间”,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网课主播”。

“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教学形式全面创新。更重要是,老师们将党和国家的防疫要求和全社会抗疫实践通过网络和同学们进行了实时分享,极大提升了课程思政成效。”党支部党员、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梅说。

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强化立德树人,该支部还有16名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在一线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竭尽所能,不仅从专业上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充分的关爱,努力构筑起成长互动的平台,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信任。

同时,支部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学院、学校乃至省内外农业领域的榜样先锋和先进典型。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玉米育种专家宋希云,“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玉米育种专家赵延明,“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玉米育种专家张恩盈,“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小麦专家张玉梅,“青岛市第四届教学名师”兰进好;“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张恩盈……

为发挥好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支部通过“以老带新”方式激励党员教师育人水平不断攀登新台阶。支部党员年均承担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70门(次),占学院课程的51.1%;承担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2个,专业建设经费4000余万元;主持教研课题15项(省重点5项),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学生考研率多年保持在50%以上,学生主持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30余项。

  在强农兴农中强化宗旨意识,在为民服务中坚守初心

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示新形象,实现新作为。作为一个由高水平农业专家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践行宗旨意识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强农兴农使命贯彻落实到科研服务实践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支部党员、玉米育种专家赵延明教授潜心攻关十余年,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青农105”,以显著优势特性1000万元转让企业;支部刚刚退休又被学校返聘的老党员、小麦育种专家林琪教授先后培育出“青麦6号”“青麦7号”小麦新品种,两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支部党员、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梅,党支部书记张恩盈等连续多年服务甘肃陇南对口帮扶,指导当地中草药种植……一项项重要成果、关键技术从这里出发,为我国、我省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近3年来,该支部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项,经费5478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0余项;获省部级奖12项,选育新品种67个,成果转化2375万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3.21亿元。

在社会服务方面,支部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平台,先后与莱州、临沂多地单位结成“党建共建单位”,发挥优势提供科技服务。支部依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多次开展科技下乡“零距离”行动,服务范围覆盖省内的青岛崂山、即墨、胶州、西海岸新区、平度,以及省外的甘肃陇南、内蒙古、重庆等地,服务领域涉及小麦、玉米、花生、甘薯、中药材,将科研论文书写在黄土地上,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该支部党员均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覆盖山东省9个地区23个县市154个乡镇,年均技术培训358天、80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了科技服务“领头雁”作用。支部结合自身服务经验总结出的科技扶贫“314”模式,有效解决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问题,打通了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原载《青岛农业大学报》2021年第十期
  原文链接:http://qauweekly.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690752

作者:农学院 张恩盈 刘宁 编辑:杨宗玲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