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刘树堂:搞科研,辛苦但更快乐

时间:2015-07-27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刘树堂,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目前从事植物营养学、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等方面研究,擅长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植物水肥调控技术等。1987年至今一直在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工作,工作期间,不断为学校在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开拓更大的空间。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潮土黏土矿物形成机制及钾素吸解位点的影响,青岛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莱阳潮土土壤肥力演变和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其团队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并为玉米产业体系栽培技术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及第二轮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栽培技术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参与承担的项目10余项。

搞科研—做农民教授,辛苦但更快乐

莱阳的长期定位试验是刘树堂教授进入学校参与的第一项试验,这个项目对接班人的要求特别严格,但是学校却把这个严峻的任务交给了刘树堂。

当时在莱阳考察的过程中,当地的农民都喜欢叫他“农民教授”。刘树堂教授说:“每次看到他们干活,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动手帮忙,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就是觉得不干点活儿难受。”一提起刘教授,莱阳当地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次刘教授到了试验田,他们都说:“农民教授又来了!”在试验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除了鸟儿偷食粮食之外,还有很多人自作主张到试验田里“借种子”,虽然莱阳的试验田中只是种的普通的玉米和小麦,但是当地的农民总觉得好像地里种了什么宝贝一样。即便如此,在20多年的实验中,刘树堂教授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各项测试及实验,让这个项目得以顺利地进行下来。

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在刘树堂教授参与及主持的试验项目中,有很多的项目是在平常的实验中发现及摸索出来的。作为一个科研人,在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些人绕道而行,但是刘树棠教授却是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进行新的实验项目。在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树棠教授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样在土壤及植物营养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树堂教授参与主持多项实验项目,并获得诸多荣誉。曾在Pedosphere(SCI 1.817)和《水土保持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华北农学报》、《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等国家级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工厂化生产花卉代用基质培育配套技术研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三等奖,“冬小麦硅钾肥配施效应的研究”获得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矮樱桃砧甜樱桃大棚高效栽培试验”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青岛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教材1部,著有《作物施肥技术与缺素症矫正》。众多的荣誉并没有让刘树堂教授在科研的道路上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以此为动力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开拓思路,在科研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前进。

做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多年来,刘树堂教授一直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课程。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级植物营养学”、“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本科生课程主要有“植物营养与施肥”、“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土壤肥料学”、“土壤化学分析”、“土壤农化分析”、“无土栽培实用技术”等。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人数及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刘教授一直注意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研究生的人数较少,而且只有在一年级的时候会有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刘树堂教授会让学生课前先去查找关于课程的资料,采用交流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讲解,然后集合大家的思想拓展自己的思路,对于不确定的地方,刘树堂教授会作出进一步的指导。很多学生都说刘教授不仅知识讲得细、有条理,他还会教大家怎样记住这些内容,怎样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本科生刘教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刘树堂教授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争取在教学方式上有更大突破。

一直以来,刘树堂教授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有足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才会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刘教授的最终目的。

对学生—如师亦如父

“刘老师对待我们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同样也把他当作我们的父亲来看待。”温立玉说。多年来,刘树堂教授和自己的学生一直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亦父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在莱阳农学院任教以来,刘树堂教授就一直在做长期定位试验定点观测土壤肥力演变项目。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刘教授会经常带学生到莱阳进行考察,下地干活,采样并带回来。在收获时节,刘教授和学生都会在莱阳待几天,雇用的工人是在早上7点到中午11点工作,而刘教授和学生一般都是在收拾好干活用的工具差不多12点才能回去。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很多学生甚至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睡。刘教授看到这一切更是疼在心里,每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刘教授总会嘱咐学生晚上早点睡,并让他们早上晚点起。但是到了第二天,刘树堂教授自己却依然像往常一样6点钟就到试验田里忙活开了。

试验田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小麦,每到假期同样也是玉米小麦的收获时节,所以刘教授一年中只有春节几天的假期。对于一直以来关注、研究的莱阳的长期定位试验定点观测土壤肥力的演变实验,刘树堂教授目前依然每个周都会到试验田进行考察,有时候甚至每周去2次。平时,刘树堂教授一般会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会回家,晚上12点之后才会上床睡觉。睡眠时间不够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2012年他曾在办公室晕倒过4次,由于晕倒在电脑前,烟头烫在脸上的疤痕还清晰可见。“刘老师那么大年纪了,而且每天工作到很晚,还晕倒过好多次,我们都特别心疼他,想为他多分担点让他好好休息一下。”温立玉告诉记者。

刘树堂教授已经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20余年,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年的工作让他养成了每天都要“做好一件事”的习惯。由于平常的工作压力太大,只有保证工作效率才能够保证正常工作进程。“现在每天都要做完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要不然就总是觉得不舒服。”刘教授评价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已经51岁的刘树堂教授,依然奋斗在科研的最前沿,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刘春玲 房秀秀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