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房桂芝:充满人文关怀,注重开拓思维

时间:2015-08-02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学史、讲史、以史为镜,得体的交际与礼仪,探寻合作社历史与文化,铸造良好的公共关系,这些是合作社学院房桂芝教授从教近30年的主讲课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概论、交际与礼仪、公共关系和合作社历史与文化等),也是房教授的事业追求。

“人什么时候也不能闲着啊”

房桂芝1986年山师大历史系毕业后来校任教,经过近30年的知识积淀、经验积累和能力积聚,在中国近现代史、公共关系等专业领域,科研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她先后主持山东省软科学课题1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2项、山东省文化厅课题1项、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项目”1项,参与青岛市“十二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招标项目1项、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项目”1项。近年在《理论学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国情国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高等农业教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和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理论调研成果三等奖(第二位次)各1项。

2012年房教授离开自己最熟悉领域,抛开之前的研究基础毅然转行到了合作社学院。为此,很多人不理解。当身边的同事问她时,房教授说:“有可能是长期学历史、讲历史的原因,我习惯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合作社是顺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形势,符合基本国情的农业经营组织,虽然现在它的地位还很弱,作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我相信有一天,它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文化值得研究,学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所以我想在这当面再做些工作。人什么时候也不能闲着啊!”

“人什么时候也不能闲着啊”,通俗的一句话,正是房教授学无止境、勤奋努力的真实写照。

“教研室既是工作场所又是教师的家”

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老师因为合作研究项目的原因,经常到房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农村区域与发展教研室。她的评价是,房教授带的教研室既是工作场所又是教师的家。

农村区域与发展教研室中,年轻教师占绝大部分,科研和授课的经验技巧相对欠缺。房教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主动邀请教研室老师听她的课,参与她的课题研究,指导论文写作。走进教研室,经常看到他们在讨论学术问题和授课方式方法。

“房老师不光带领我们搞科研、上好课,还在生活上对我们很关心。”教研室的陈老师说。有一段时间陈老师的小孩经常拉肚子,房老师听说后,当天下午就把自己以前用过的食疗偏方和食材送给了陈老师;听说教研室马老师住单身宿舍,暖气效果不好,房教授就邀请马老师到她家去住一段时间;教研活动太忙而错过了饭点时,房老师经常自掏腰包请同事们到饭馆吃一顿。所以,其他部门的老师看到教研室如此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亲睦融洽的气氛,羡慕地说:“你们教研室既是工作场所又是教师的家!”。

“要讲,咱就讲好”

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房教授作为学校辅导宣讲团成员之一,分批次分单位给全校处科级干部作延安整风运动与路线教育的专题报告。房教授的报告既有历史借鉴,又有现实警醒;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创新,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好评。当问及作为一名专家教授,怎么有兴趣、下功夫准备讲座时,房教授很自然地说:“学校需要我讲,叫我讲,那我就有责任去讲,要讲就要讲好。”这正是我校专家教授的真实想法,学校有了工作任务,不会推、不会躲,说做就做,做就做好!一切为了学校,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专家教授,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思维的开拓比成绩单上的高分更重要”

史学知识难免枯燥,而房桂芝教授在课堂上习惯于引用经典的历史故事来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说明,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极大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房教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她不会重复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把事实摆在大家的面前,让大家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探寻答案,总结规律。“我觉得开拓学生的思维比成绩单上的高分更重要,我不会过分看重考试成绩。”房教授这么表示。

她更希望学生们能跳出长期以来“以分为天”的僵化学习模式。针对有些学生抱怨中国教育的特点使得自己很难改变“为分而学”的现状的言论,房教授说,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中国教育模式的弊端,应该寻求解决的方法,去更好地学习,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和随波逐流。

“文科类课程更像是一种思维,理科是工具,是骨架。”房教授说,“硬的骨骼表示这个人强壮,而文科是血肉和灵魂,是充实这个骨架的关键。人没有了血肉和灵魂,就是所谓的莽夫。但是现实情况是,理科生会的,我们往往不擅长;而我们文科生会的,理科生都会。”因此,她要求学生要能写、会说、多想,要全面发展。

作者:李振玻 汤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