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真心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过去一年多的时光里,和学生们相处的点滴小事,如同散落的星光,汇聚成了我育人路上最温暖的记忆。
去年中秋节,是2024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因为时间安排,大家都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作为班主任,我不想让孩子们在异乡感到孤单,便提前和同学们商量,在教室办了一场小型中秋联欢会。那天下午,我带着提前买好的零食和定制的蛋糕来到教室,同学们也早早地布置好了场地,有的准备了歌曲,有的排练了魔术和舞蹈。看着平时腼腆的同学鼓起勇气上台表演,性格外向的同学和三两好友开怀大笑,我的心中满是喜悦。分蛋糕时,同学们把第一块递给了我,说:“尹老师,谢谢您让我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快乐和温暖。”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忽然明白,班主任的意义,就是在学生需要时,做他们身边最亲近的“家人”。
寒假的时候,我给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当礼物,还为他们定制了喜报一一邮寄给他们的家长。没想到,好几个家长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收到喜报时特别自豪,切切实实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有学生还发消息给我:“尹老师,您的肯定让我更有动力了!”看着我们班的学生们在学业上不断进步,成绩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教育不只是教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肯定,这种正向的反馈,也激励着我继续做好他们成长的见证者。
回想起今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满是欣慰。最初六名同学面对全国性的赛事,总担心自己水平不够。他们纷纷陷入到不自信的消极情绪中,而我却看到他们每个人身上不同的优势:有人擅长数据整理,有人逻辑思维清晰,有人表达能力突出。我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优势进行任务的布置和辅导。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每天都在打磨,方案改了不知多少版,有时孩子们会因为修改次数太多而泄气,我就陪着他们一起找问题、想办法,告诉他们“每一次修改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慢慢地,我感觉他们自信了不少。如今,他们通过层层筛选站在国赛舞台上,王若祯同学从容地进行路演,和韩蕾同学在答辩环节自信地回应评委提问,看到他们站在台上领奖,那一刻,我比自己获奖还要激动——我知道,他们不仅收获了参赛经验,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底气。
今年教师节,早晨醒来打开手机,看到许多学生发来的节日祝福。走进办公室,桌上有学生们手写的贺卡,“尹老师,去年中秋您陪我们吃的蛋糕,我到现在还记得味道”“跟着您做比赛,虽然累但学到了很多,谢谢您耐心指导”“拿到您给我父母的喜报时,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读着这些朴实的文字,一瞬间暖意涌上心头。我知道,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被学生们记在心里。这份来自学生的反馈,比任何荣誉都更让我动容。
教书育人的路上,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这样平凡的日常。但正是这些瞬间,让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未来,我也会继续做好学生们学习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引路人。每一个与学生们同行的温馨故事,都是教育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