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教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

时间:2021-07-16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发掘课程育人功能,扎实有序推进学校和学院课程思政建设,7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学教研室和秘书学教研室于教学楼C111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会议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蔡连卫主持,院长王效仿出席会议并对研讨提出要求。本次会议以“融合思政多元素,探索教学新模式”为主题,共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20名教师参加并展开深入探讨。

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所教课程有机融合,是众多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陈建华教授指出要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实事求是进行思政教育;刘鹏老师认为要平衡课程思政和所教授课程之间的关系,不能强制灌输,要“润物细无声”;蔡连卫老师指出要将思政元素与中国语言文学课程内容自然融合,要做到课堂上无一句讲思政但整堂课都是思政教育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将思政与课程结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生动又不失思政教育的目标。车艳妮老师结合语言学课程,指出要找到思政元素与课程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事半功倍;李杰老师以《觉醒年代》为例,认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思政与课程融合的重要保障;宋颖芳老师则认为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以专业基础知识为重点,挖掘每一门课的思政元素。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人格得以塑造,也是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体现。王少梅老师结合所讲授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课程,认为文学的核心是人,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挖掘西方文学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刘向培和刘少帅老师指出,要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发现文学的审美作用,使学生学会感同身受,即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发挥文学“兴发感动”的作用;李衍妮老师认为要使学生“内觉醒”;丁婕老师提出“自驱力”的概念,指出思政要与年轻人的人生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既定的课程目标下,要将思政教育与课程融合,确保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方向性与专业性,才能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得到提升。在将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与人文情怀方面,王南冰老师就在语言、文学、文献、文化等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付洁老师就古代文学课程的“上下贯通、左右贯通”,杜晓霞老师就秘书学课程的“外圆内方”等方面进行讨论,将思政和课程的融合进行有益阐释。

研讨会上,老师们还讨论提出了课程思政的一系列理念,如柳清泉老师的“四好联动”原则、林树帅老师的“真善美”原则、徐金娟老师语言学课程的“高度、广度、深度”原则等,体现了对于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的深度思考。

会议最后,蔡连卫做总结,指出与会教师都结合所教课程做出了深入思考与探讨,起到了互相启发、开拓思路的效果,教学研讨的作用充分发挥,也希望老师们将相关思考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教研成果并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落实到位。

本次研讨会,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老师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必将有效推进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更充分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单位审核人:祝茂凯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