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联合 探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
我校与胶南市人民政府开展现代农业产学研全面合作共建
5月22日上午,在胶南市行政办公中心,校长李宝笃和胶南市副市长高田义共同签署协议,拉开了我校与胶南市人民政府现代农业产学研全面合作共建的帷幕。副校长戴洪义等八位专家教授接受了高田义副市长颁发的聘书,聘任为专家顾问团成员。这是我省第一个由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孙念梅、青岛高级专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于国芳,我校党委书记周学宝、副校长宋希云,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大维、副市长于洋,以及青岛市、胶南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农业、畜牧兽医三个讲师团成员,我校部分专家教授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校党委书记周学宝发表讲话,他说,我校与胶南市人民政府签署现代农业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胶南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学校专家教授珍惜荣誉、努力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合作扎实有效,取得丰硕成果。周学宝代表学校表示,将全力支持专家的工作,为专家服务胶南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孙念梅分别致辞,对我校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对共建合作前景的美好祝愿。
我校与胶南市现代农业产学研的合作,以培养掌握和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科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及科技示范户为核心,以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和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生产基地标准化水平为目标,搭建现代农业产学研平台,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根据协议,胶南市围绕特色产业聘任我校八名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具体负责相关产业的规划指导和技术咨询;我校将定期为胶南市、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技术指导,同时深入基层开展 “农大博士胶南行”等一些科技人才下乡活动;我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与胶南部分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和农技站(所)对接,建立中试基地,成立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研发中心,由胶南市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条件和保障,协助学校完成实习、实践教学任务,并选聘部分优秀毕业生到胶南工作;我校将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协助胶南市进行名牌农产品开发;双方还将利用我校丰富的农业科学传播和技术推广片,建立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另外,借助我校的对外联系网络,争取国外组织到胶南市进行考察、合作,推动胶南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合作期限为四年,专家团团长由副校长戴洪义教授担任,植物科技学院院长林琪教授担任副团长,专家团成员还有王宝维、单虎、王世清、王富、丁兆堂、李中华等。为保证合作共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双方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由胶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大维和副校长宋希云任组长。
签约仪式结束后,专家团成员参观了胶南市市容市貌,并考察了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逄猛张特种动物养殖小区、青岛康大第八商品兔养殖场等种植业和畜牧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
校党委书记周学宝讲话
校长李宝笃(左)和胶南市副市长高田义(右)共同签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