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青岛日报:青岛农业大学输出智力为我国林下经济创新策源

时间:2021-11-22 来源:青岛日报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在胶东国际机场附近种植的2000亩苜蓿进入了收获季,经机械收割后,它们将被制成牛羊饲料和青贮苜蓿成为牲畜过冬口粮。

青岛技术支援陇南种植的蘑菇也到了收获季,采集自林间的鲜嫩,为当地百姓撑起了一把把“致富伞”。

11月的内蒙古谷林场,已经落下了小雪,雪下厚厚的草甸正酝酿着新一轮的生机,而这“生机”同样来自青岛的智力输出。

放下斧头”也能致富,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经济新模式——林下经济,正在创造出巨大的新财富,并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青岛农业大学的林下经济团队摸准时代发展脉搏,发挥专业优势,让林下的蘑菇、苜蓿、牧草、花卉、中药等种植技术走出青岛,走向内蒙古、甘肃等北方林业发达的省份,走向马鞍山林场,成为我国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创新策源力之一。

放下“斧头”致富,农科高校瞅准林下空间资源

过去,在林业发达的省份,“靠山吃山”的农民主要靠砍伐林木资源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林业政策的调整,退耕还林面积扩大,树木不能随便砍伐了,林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就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么挖出“金山”?需要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青农大科技处副处长赵龙刚介绍,青岛虽不是林业主产区,但林下经济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青农大赢在学科门类全、实力强、启动早,聚焦绿色发展的时代问卷,早早组建了林下经济团队,将支撑特色作物发展的多学科囊括在内。食用菌、牧草、野生花卉、林下浆果、智慧放牧大数据团队联合攻关,在北方林地的树荫下种牧草和菌菇、培育中草药、人工驯化野生花卉……将闲置林地变成了立体的生态体系,并在全国多个地区得到推广。

近日,青农大与内蒙古赤峰市签订协议,为该市量身定制林下经济培育项目。

林下种蘑菇, 每年“白捡”30多万元

在树下种菌菇,是青农大最早开展的林下经济项目。起初,青农大生命科学院项目主持人郭立忠教授带着团队在西海岸的林地里开辟试验田,因为青岛的林地夏季温度高,他们采用了覆膜形式产业化种植菌菇。组成林下经济团队后,“蘑菇教授”瞄准内蒙古、甘肃的林业资源,迅速将丰富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输出转化。

2019年,郭立忠教授、李树文副教授一行到甘肃徽县实地考察对接青岛陇南东西协作科技帮扶项目,发现当地林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光照强度相对偏低、昼夜温差不大,再加上富含氧气且较为郁闭,特别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林木采伐产生的木屑和树皮等剩余物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食用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料等可以就地还林,优化林地土壤结构。林下种植食用菌不仅能实现生长空间互补,而且在光、气、水、温等因素的利用上互补互惠、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可真正体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

在落叶松林下的空地,“蘑菇教授”团队在地面上铺设秸秆做畦,菌丝生长和出菇过程中只需要管控土壤表面湿度即可,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生产原料是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玉米秸秆和生石灰。团队筛选出高产品种大球盖菇,培训当地技术骨干户,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近日,甘肃兴丰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公司和3个合作社里洋溢着一片久违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收蘑菇、运蘑菇。据悉,兴丰等示范基地在林下种植了100多亩大球盖菇和黑木耳,按照每亩2.5万元销售价格计算,生产基地仅这一项就有300余万元产值,实现新增产值30余万元。

好草产好肉,内蒙古姑娘林下种草

在林下经济里,草资源是重要一环。将林下的杂草替换成高质量牧草,种植成本低,对环境需求少,却是牧业的“宝贝”。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林下的苜蓿草是牧民的最爱,因为羊吃了这种经过青农大林下经济团队筛选出的草,产奶量高,肉质好,售价比同类产品翻番。这项成果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农大草业学院副院长孙娟的得意之作。

2005年,孙娟来到青农大任教。这位在内蒙古草原长大的学者是个“资深羊肉爱好者”,她对青岛的第一印象是“羊肉不好吃”。但一番探查后她发现,山东养殖的牛羊和内蒙古的一些养殖品种一模一样,甚至内蒙古养殖的羊还是在山东繁育的幼崽。同样品种的羊为何口感不同?原来,山东养殖户多用秸秆和豆粕喂养牛羊,而内蒙古的羊吃牧草。她做了一个实验:把内蒙古的牧草运到山东饲养牛羊,一年时间后,肉质口感就有了很大变化,膻味小了。从此,开发高质量牧草成为孙娟的研究课题。她奔走于大沽河生态治理工程现场,让苜蓿在河堤筑起生态文化长廊。在胶东国际机场附近种植2000亩苜蓿,实现生态防控鸟撞飞机的设想。2018年起,青农大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实验基地启用。孙娟团队筛选出的紫花苜蓿、豆科草等优质牧草种到了林间空地。在林下,这些喜阴的草长势迅猛。这些高品质牧草还被补种到了草原,以丰富牧草品种。“免耕补播”机械将草皮划开细缝,精准地把种子投放到土壤中。富含高营养的牧草会让牛羊更容易吃饱,不用再啃食草皮,避免过度放牧带来的草原退化。她告诉记者,内蒙古当地高校院所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草原科学放牧以及生态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青农大的研究方向更偏向牧草的产业化应用,两者互补,给青农大和地方合作带来巨大空间。

孙娟带领团队成员披星戴月往返于学校和试验田间。发展种草产业的同时,孙娟还发明了苜蓿茶和食用苜蓿产品,把产业链延伸下去。如今,青岛的许多养殖企业都用上了高质量牧草。“好草产好乳好肉”项目于2020年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我省高校在该领域的空白。

林地花朵不简单,背后蕴藏经济账

林下经济从最低处的菌菇到高一些的牧草,到再高一些的花卉,加上穿梭其中的牲畜,构成了一个立体生态系统。点缀在林间,恣意开放的野花也成为青农大林下经济团队的研究对象。北方林下,漂亮的金莲花是一种中药草,能够消炎;蓝刺头花是珍贵的观赏花卉,经济价值高。青农大的学者们将野生花卉人工驯化并大面积种植,让花朵有了更多价值。

目前,青农大野生花卉项目以内蒙古克旗桦木沟林场为试点,成功驯化野生花卉近50种,建立繁育技术体系,为其产业化夯实了基础。为解决草原草种满天飞情况下的草荒问题,降低生产成本,青农大的技术团队建立种质资源圃,发展繁育基地,建立了隔草栽培新模式,现已商品化种植野生花卉100余亩,野生花卉产业化初步成型。以此为起点,林下花卉项目拟在内蒙古喀喇沁旗等地拓展推广,推动野生花卉产业化向赤峰市全面发展。同时,青农大还在筛选适合林下种植的中草药,一旦投产,经济价值将增加到现在的10倍以上。

实际上,林下经济的外延还在不断拓展。农业大数据、育种等青岛传统优势技术也因林下经济的新课题参与创新多种产业应用解决方案,比如“羊脸识别”、远程放牧监控系统等与林下牧草种植结合,实现了羊群精准投喂。

从青岛出发,林下经济团队的成果在北方林地中生根。“这种团队攻关模式是农大的传统,哪里有生产需求,我们就集合相关科研力量全力支持。”赵龙刚介绍,学校目前正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对接,为乡村振兴定制特色农产品服务。

相关链接:https://epaper.guanhai.com.cn/conpaper/qdrb/h5/html5/2021-11/22/content_18549_5328663.htm?curr=

作者:赵黎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