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刘晓艳:倾心科研,用心生活

时间:2021-06-27 来源:宣传部

“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特意去决定的,更像是命运在后面推着自己往前走一样。随着工作的进行,就会发现它越来越有价值,自己也慢慢喜欢了。”回忆起自己的科研道路,刘晓艳这样说道。

刘晓艳,我校蔬菜学专业1998级校友,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博士,现为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毕业近20年的岁月中,刘晓艳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宽,但依旧不曾忘记母校对她的培育。

不言放弃,脚步永不停歇

兴趣是块敲门砖。在大学的一次微生物学选修课中,刘晓艳借助显微镜看到了微生物的世界。自此,在她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名为“微生物”的种子。因此,当面对考研专业选择时,在当时学院党委书记的鼓励与自己的兴趣结合下,刘晓艳选择了跨考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

而刚开启研究生生活的刘晓艳,很快就遇到了自己在科研上的第一个瓶颈期。在毫无实验室训练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老师交给自己的基本实验工作?刘晓艳的办法就是——磨,不断地请教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一次不行再找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再找第三次,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适应期。”

在度过适应期之后,刘晓艳的实验开展也迎来了新的问题,因为自己的实验经验基础比较薄弱,得到实验结果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如意。当她花了一年的时间还没有构建出导师交给自己的课题实验载体,她心生退意了。后来在导师的安慰鼓励下,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了没多久,这个载体就出来了,我就构建成功了!”再坚持一下,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刘晓艳一步步走下去。刘晓艳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接受着更大的挑战。有一次,她接手了实验室十年没有做出结果的《寻找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苏云金素的合成基因簇及其合成途径》课题项目,“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我觉得既然老师给我了,我就去做,硬着头皮试试看,说不定还能做出来。”她一点点去查文献找线索、借杂交试剂盒、构建BAC文库、自己人工拼接测序……最后终于找到了合成基因库。“所以说在实验的时候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个时候不能放弃,不抛弃、不放弃,成功就在于最后坚持的那一步,坚持下来了也就成功了。”

挖掘潜能,从角色转换开始

刘晓艳科研上的“不抛弃,不放弃”意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大学四年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1998年她考入我校,被调剂到蔬菜学专业。初入大学,角色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刘晓艳感叹道:“每个人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不是自己能够预料到的,每个人都有着更大的潜能等待被发现。”因此入学不久,她便将自己的状态从被迫接受调整为积极主动。“当我开始接受这个专业,决定要在这个学校好好读书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尽可能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自己想通了,事情也就好办了。大学四年,她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主动参加学校组织,从文艺委员兼学习委员到系里面的宣传部副部长,再到宣传部部长,最后到了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现在回忆起那段时间,刘晓艳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冬天里做宣传工作画墙报的经历,在学生会老师的办公室里,楼上没有人,晚上特别黑,心里虽然害怕,但她还是咬着牙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把墙报画完了。日复一日的学生工作中,她学会了如何去跟老师沟通,如何去跟学生会里的其他的同学沟通。那段经历教会了刘晓艳要以不屈服、一丝不苟、乐观的态度对待困生活,也为她后来的研究生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刘晓艳兴奋地说:“至今,我在单位里面依然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同事都十分认可和支持我的科研工作。”同时,她还语重心长地告诫道:“毕业后,你会发现很多素质都是大学里奠定的基础。一定要利用好我们母校的平台,利用好我们母校提供的每个机会,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再往工作上去奔,也不会有畏难的情绪。”

寻求平衡,是生活的艺术

众所周知,学生工作是比较消耗时间的。对此,刘晓艳认为:“要学会平衡。不仅要平衡学生工作,还要平衡好学习。”大学时期,刘晓艳用自己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学生工作。虽然学生工作繁忙,但她并没有把学习落下,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获得学校里各种奖学金。同时,刘晓艳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的空闲时间里多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一些比赛。“你参与了这个过程,才能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然后再去针对性地解决以更好的提高自己。比赛的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刘晓艳说道。

与学习和学生工作一样,科研工作和生活之间也是需要去平衡的,刘晓艳感慨道:“女孩子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要做自己觉得最值得做的合理选择。”劳逸结合,工作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享受生活的时候用心享受,在短暂的生命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是更为宝贵的人生感受。“我现在依然觉得工作不是我的全部,只是事业上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依然要开展,而且我的家庭生活要过得幸福。”

白驹过隙,刘晓艳已毕业十几载,在采访的最后,她祝福母校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顺利被授予博士学位点,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建设中。同时,她也祝母校的毕业生未来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域范围内,都能获得好成绩,为母校争光添彩!

作者:尹金凤 吴潇晗 编辑:杨宗玲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