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校长刘新民在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时间:2021-10-16

矢志三农七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

——在青岛农业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校长  刘新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这是一个繁荣昌盛、历史交汇的时代,钟灵毓秀、国泰民安;这是一个惠风和畅、叠翠流金的时节,盈车嘉穗、硕果累累;这是一个高朋满座、蓬荜生辉的日子,青岛农大、喜迎七秩。此刻,我们隆重集会、欢聚云端,共同回顾学校砥砺奋进的光辉岁月,一起展望学校灿烂光明的美好未来。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岛农业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向海内外20多万校友以及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70年前,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业待举、百事待兴,青岛农业大学的前身——莱阳农业学校应运而生。从那时起,这所学校始终与时代相连、与祖国共进、与“三农”同心,开启了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奋进之路。从招收中专生开始,到1958年招收本科生,再到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从1951年首次招生93人,到2021年录取8000多名本科生、1100多名研究生;从单科性学校到多科性学院,再到拥有8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从红色渤海、梨乡莱阳到国际帆都、阳光城阳,一路走来,虽几经转变、数易其名、历经拆合,但初心如磐、矢志不改,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干事创业,绘就了一幅扎根“三农”、诗行写满大地的宏丽画卷,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汗水洒满征程的华美乐章。

回望七秩风华,孜孜不倦育才俊,桃李芬芳满乾坤。青岛农大始终坚持矢志三农、勤奋求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他们有的成为不为名利、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技术骨干,急国家所需、想百姓所盼,奔波忙碌在生产一线,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奋力前行;有的成为不落窠臼、投身学术、勇于创新的专家学者,为解决科学和民生问题,夙兴夜寐、深稽博考,在创新的无人区兢兢业业;有的成为不拘一格、敢为人先、引领行业的企业精英,立己达人、回报社会,在企业报国中绽放光彩;有的成为不辞劳苦、忠诚担当、勤政为民的优秀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二十多万青农学子都以浓厚的家国情、坚定的凌云志,书写着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忠诚与奉献,铭记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展示着母校的精神风貌。

回望七秩风华,“国之大者”铭于心,科技创新敢争先。青岛农大人的科学研究始终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本,致力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守护国家命脉、端牢中国饭碗。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2项。上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亩产超千斤、夏玉米亩产超千斤、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农大继续紧紧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生产实际开展创新研究。深度融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传承种子繁育领域的优势,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156个,转让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苜蓿等新品种47个,转移转化新技术、新成果1424项;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选育推广耐盐耐旱小麦、花生等9个新品种;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在种子繁育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方面,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在根茎类作物机械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度融入经略海洋战略,开展的冷水鱼病害免疫防控研究,为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选育的扇贝新品种成为我国北方海域主要养殖品种;深度融入国家的融合战略,牵头建设了全国首家主要由地方科研力量承担的特种食品科研机构。

回望七秩风华,心系三农勤开路,服务社会勇担当。青岛农大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等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服务“三农”战略作为崇高使命,形成了以胶东半岛为核心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格局,努力探索契合帮扶地区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带探索出的“毛坨模式”,到跨越1300多公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牧草林下经济示范区,再到甘肃陇南“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个服务项目,走出了一条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脱贫新路子。近5年来,“1+5”模式的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累计派出46支团队、1100余人次,服务范围覆盖青岛市所有贫困村,服务区域延伸到新疆、西藏等20个省市自治区,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有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为此,学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获科技部通报表彰、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获山东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记大功奖励。

回望七秩风华,开放合作结硕果,交流互鉴天地宽。青岛农大坚持面向区域创新、面向行业进步、面向国际合作,不断开拓办学新局面,开放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国际化步伐越走越坚定。积极推进科教融合,与中国农科院等1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探索形成了科教融合新路径;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北大荒农垦集团、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学校,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战略前瞻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合作培养项目。其中,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以农科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回望七秩风华,薪火相传心同向,文化建设见实效。70年来,青岛农大在立足现实、正视挑战,全力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凝练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等为核心的“莱农精神”,以及“矢志三农、艰苦奋斗、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青岛农大精神,积聚了一系列办学经验,那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以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和开门办学,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吸纳利用外部资源;必须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搭建校友之间沟通合作的平台。这些宝贵的精神和经验,已深深融入全体青农人的血脉,这些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已成为师生笃定的信念追求,成为凝心聚力、引领学校前行的动力源泉,必须不断总结凝练并长期坚持。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党的坚强领导,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感谢各驻地党委和政府的鼎力相助,感谢各级主管部门、各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没有你们的关心关爱,就不可能有今天茁壮成长的青岛农大。

此时此刻,我们要致敬每一位创业立校、甘为人梯的历届老领导、老前辈,要感谢每一位志在四方、情牵母校的校友,你们奉献青春奠定了农大发展基石,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没有你们的积累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焕然一新的青岛农大。

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兢兢业业、竭诚履职尽责的教职员工,你们用无悔选择、美好芳华续写着农大辉煌,没有你们的执着奋进,就不可能有今天充满希望的青岛农大。

为此,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2021年,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结果公示中,青岛农大榜上有名,园艺学和水产两个学科位列其中,几代莱农人、青岛农大人的夙愿即将成真,这意味着学校将站到一个全新发展的历史起点。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辱光荣使命。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阔步新征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在新农科建设过程中一马当先、苦干实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农力量。

展望未来,行远必自,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知农爱农人才。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们要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坚定人才强校战略,下大气力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工作,培养更多“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师”;要大力弘扬和传承70年办学历程形成的优良传统、精神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展望未来,时不我待,我们要回应时代关切、鼎力服务乡村振兴。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我们要紧贴时代脉搏,把学校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心系三农”的情怀体现在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让科研创新于产业中、论文写在大地上、技术长到泥土里、服务做到田头上、成果留在百姓家,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

展望未来,千帆竞发,我们要坚持学科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更多科研成果;要持续推进学科引领战略,健全学科团队、科研平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机制;要坚持分类分层发展,培育潜力大、特色明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生长点,打造学科高地;要坚持农科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强农科、拓展工科、夯实理科、提升文科,促进学科融合,切实增强持续服务的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展望未来,百舸争流,我们要持续革故鼎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加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力度,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制度创新提升办学治校水平;要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职称评聘、综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学院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全方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青岛农大也迈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提出了“十四五”建设农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我们坚信,拥有70年历史积淀的青岛农大,一定能够永葆青春,在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续写辉煌;我们坚信,历经70年岁月洗礼的青岛农大,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鹏程万里、再谱华章!

谢谢大家!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