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学术沙龙10月28日在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召开,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教授主持沙龙并致辞,青岛市科协副主席吕祖利讲话。
宋希云在致辞中指出,青岛市是一个开放型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600多万亩。近年来,青岛市许多农业产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的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何使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个更大的起色、进一步提高青岛市农业经济效益、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一个可复制的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各个领域的专家,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创新驱动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表真知灼见。
吕祖利代表青岛市科协对青岛农业大学为学术沙龙筹办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科协是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助力创新驱动方面,在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方面能更好的体现人民团体的特色,在人才发现、学术交流、科技普及、决策咨询方面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今年青岛市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主题是创新驱动先行,共有20项学术会议,5项学术沙龙,本次沙龙正是其中之一。学术沙龙在开放的、平等的、宽松的、质疑的氛围中,专家畅所欲言,形成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很好的建议。
学术沙龙上,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树超教授、山东农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天琪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副院长郑丹教授、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孙兆明副教授、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分别就“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提质增速”、“青岛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位与路径”、“农村土地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和“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科学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题作了主题报告。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李敬锁、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罗慧也进行了交流发言。
宋希云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农业产业的区域性很强,农业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抄照搬。专家讨论的内容非常全面,从理论研究方面、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围绕着青岛的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大量调研,各有阐述,观点在争论中逐渐统一,为青岛市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达到了学术沙龙的预期效果。
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史跃林、青岛市科协学会部部长苏文民以及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近3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是青岛市科协资助,由青岛市科协、青岛农业大学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具体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