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承担完成的“泡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具农用杀菌活性的补骨脂素的仿生合成与开发应用”、“猪流感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兽医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应用”等四项课题研究先后顺利通过专家鉴定,专家鉴定认为,四个项目的研究都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校长李宝笃、副校长宋希云分别出席了鉴定会。
以南开大学黄润秋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对孟昭礼教授主持完成的“泡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具农用杀菌活性的补骨脂素的仿生合成与开发应用”两项课题进行了鉴定。
“泡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从绒叶泡桐花中分离出生物活性物质,以其为先导化合物,仿生合成了系列化合物,经活性筛选,优选出对反枝苋、播娘蒿和苘麻等均有较高除草活性的溴草桐,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同时发现了溴草桐及其制剂对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具农用杀菌活性的补骨脂素的仿生合成与开发应用”, 以无花果中分离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补骨脂素为模板,在国内外首次合成了具有较强农用杀菌、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溴菌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室内测定,溴菌酯及制剂对葡萄、苹果主要病原菌杀菌抑菌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对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防效分别达90%和87%以上,防效显著。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夏咸柱研究员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对单虎教授主持的“猪流感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兽医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应用”两项课题进行了鉴定。
“猪流感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建立了猪流感病毒通用型RT-PCR方法,H1/ H3特异性RT-PCR方法,并组装了试剂盒,可用于临床上猪流感病毒的检测,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地对猪流感病毒分离株HA、NA、M等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获得了当前流行毒株的基因信息,同时制定了可以检测所有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通用型RT-PCR方法的国家标准;建立了猪流感病毒通用型及H1/ H3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和间接ELISA诊断方法,用于猪流感血清抗体的快速检测;进行了猪流感灭活疫苗安全性、免疫剂量、免疫保护试验,获得农业部临床试验批件。专家认为,课题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的猪流感病毒H1/ H3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兽医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应用”项目,分离鉴定了具有平台资源号的280株细菌,对33种3444株菌毒种进行标准化整理整合,完成了相应菌毒种种资源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上报,并向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国家兽医微生物标准菌种保藏库上交了1621株菌(毒)种,实现了兽医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信息及实物共享。起草了“布鲁氏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和 “牛结核杆菌资源检测技术规程”, 验证完善了“结核杆菌菌种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及试点应用”等9个兽医微生物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制定了“犬瘟热诊断技术”的国家标准。专家鉴定认为,课题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主要细菌、病毒的描述性规范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