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业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时间:2025-10-25 来源: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青岛农业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结合学校发展与自身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凝聚奋进共识。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宋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擘画,更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要求,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规划与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同频共振。深度对接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做强优势特色学科,以学科建设新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分层分类开展规划调研,凝聚智慧力量,让规划既彰显战略导向,又贴合办学实际。以“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强化闭环落实,健全责任链条与考核标准,推动全会精神转化为发展实效,编制一份突出学校特色、凝聚师生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

研究生处处长  柴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再部署,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再强调,令我倍感振奋,也深感重任在肩。作为农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我深刻体会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核心在于培养知农爱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教育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着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科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广大研究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切实助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刘焕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学院“十五五”规划将精准对接全会要求,坚持人才发展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平台,完善质量机制,强化产教协同,通过课程共研、平台共建、评价共塑,将国内外优质资源与攻关农业“卡脖子”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创新价值+产业贡献”评价维度,有效结合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科技自立自强需求,让中外合作办学真正成为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民盟盟员、政协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园艺学院院长  张忠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蓝图,令人振奋。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按照全会提出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部署,学院将立足教学科研一线,潜心立德树人,在蔬菜功能基因组与育种、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耐寒茶树育种与北方茶品质调控等领域强化科技攻关,助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以“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果”标准推动科学研究水平跃升,大力培养具有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三农”工作人才。

园林与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的部署,让园林与林学院全体师生备受鼓舞。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我们深刻认识到,学院相关专业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支撑。“十五五”期间,我们将锚定乡村振兴需求,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打造“智慧园林+生态修复”特色专业集群,建强林木育种、乡村景观设计等科研团队;深化产教融合,与地方共建实践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田间地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兼具爱农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农业强国战略贡献园林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教授  陈加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为高校发展与教师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动力。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必须紧扣国家发展脉搏。我将响应“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号召,紧扣“科技自立自强”需求,致力于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不断提升学术原创能力,服务国家农业强国和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同时,着力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让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科技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坚实支撑。

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黄圣海: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农机装备创新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技术支撑。“十五五”期间,我将始终坚守农机科研一线,践行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理念,持续聚焦花生播种智能检测技术等农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发高效低损收获农业装备,不断把农业领域专业知识和田间地头实验紧密结合起来,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田间地头;不断培养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创新人才,让农机科技扎根田间,为农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九三学社社员、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徐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作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教师,我将把生态环境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带领学生深入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关键技术,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解决盐碱地利用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包艳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为一名具有农业史与社会学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我将把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中,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人文价值,引导学生立足跨学科视角,探索传统农业知识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培育文化传承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副教授  吕宗礼:

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扎根教学、科研与服务一线,以艺术设计为纽带,积极回应时代课题。为地方农产品构建涵盖视觉形象、文化故事与传播策略为一体的品牌体系,推动农产品从“优质生产”向“高效营销”转型升级;深入挖掘乡村文脉,通过非遗主题文创设计与活化实践,激发地域文化内生动力。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理念,努力培养兼具艺术创意与乡土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艺术智慧与力量。

动物医学院团委书记   和法华:

我将立足本职岗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着力强化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功能,通过深化“第二课堂”、组织专业志愿服务、拓展校企合作等途径,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夯实专业基础,勇攀科技高峰,努力培养更多扎根乡村、服务畜牧业的卓越兽医人才,为保障畜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王洋:

作为一名农业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我将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强化团员青年的强农兴农使命担当。聚焦生命科学前沿,在生物育种、微生物工程等特色领域,深化创新创业赛事培育,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做强社会实践品牌,组织青年学子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将课堂所学与农业实践紧密结合,在服务“三农”中增长才干,着力培养具有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新时代生命科学人才。

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吴晶晶:

作为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高质量信息服务对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十五五”规划和践行学校“1186”发展战略,优化电子资源布局,打造“新农科电子资源专区”。同时积极对接科研团队,提供专题情报分析服务,定期开展农业数据检索实操培训,让信息资源真正成为师生攻关农业科技难题的“金钥匙”,为学校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信息保障。

山东省优秀学生、植物医学学院2024级研究生  戴鹂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行方向。“十五五” 期间,我将把个人所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专业所长践行科技兴农使命,依托学院优势资源,开展昆虫资源普查,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寻求“新”突破,在助力生态农业发展上实现“质”提升,为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屏障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