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我校与青岛市农作物良种中心、乐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完成的农业部948项目“桃采后处理及商业流通系统保鲜技术研究”科技项目,在我校通过了由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鉴定委员会由七名专家组成,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为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韩振海教授、山东省农业厅孔庆信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专家们在对贮藏设施和贮藏果实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检测、审查了项目研究的相关资料、听取了课题主持人、我校校长助理原永兵教授作的项目研究技术报告,并进行了现场答疑后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桃采后贮藏与配套装备的集成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青岛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孙念梅出席了鉴定会。
专家组的鉴定意见指出,该项目是根据当前桃商业流通系统贮藏保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的,对扩大我国桃市场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组依据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开发出了乐义A型微环境空气净化系统,该设备能有效去除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减少贮藏环境空气中的病菌孢子。将这一设备与加湿设备配合在控温集装箱中使用,可使桃的贮藏环境保持在相对湿度为95%,乙烯浓度控制在0.1ul/L左右,明显低于对照,且对产品和环境无污染。项目组还在研究桃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调控途径的基础上,比较了桃采后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技术的保鲜效果,并结合乐义A型微环境空气净化系统,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商业流通系统的桃果实保鲜技术体系,该技术可使优质寒露蜜、莱山蜜、中华寿桃等桃品种在20英尺标准冷藏集装箱内分别贮藏47、33和70天,并维持良好的商品性,果面色泽艳丽,口感、质地和风味也无不良变化,好果率在95%以上,营养成分保存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