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

【发展巡礼】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立德树人担时代使命 挺膺担当写青春华章

时间:2024-06-12 来源:校团委

青岛农业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增强团的引领力、服务力、组织力和贡献度,着力深化“一三三”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三力一度”共青团工作体系和“五个起来”双创工作模式,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青春力量。

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为党育人,引领力全面深化,主旋律更加高扬

(一)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品牌化思政大课有高度。紧抓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校70周年等关键时间节点,持续从国家视野、时代特征、青农特色三个维度设计打造万人团课,如“闪亮的青春”纪念五四运动百年特别团课、“青春向党 奋斗强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等,深入挖掘党史校史中的典型人物事迹,以旗帜鲜明的正面引导、浸润心灵的感化渗透和新颖时尚的传播形式,为广大青年学生带来沉浸式、立体式思政大课,吸引师生、校友、家长、社会各界50万余人观看,广大青年学生在榜样示范作用下担当强农使命、投身强国伟业的意识和斗志进一步增强。

(二)以年度主题教育为主线,常态化政治引领有广度。结合时代主题和上级要求,每年在全校团员中开展全年持续、全校覆盖、全员参与的主题教育,以“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为载体,形成“1+X”联动模式,按照“青年学”“青年说”“青年行”三个维度丰富活动内容,平均每年参与学生20万余人次。构建了“领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五位一体理论学习模式,每周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覆盖全校团支部,平均每年参与学生70万余人次。

(三)以榜样引领为激励,选树宣传青春典型有热度。连续多年招募组建“身边的青春典型”事迹宣讲团,面向全校学生分年级、分层次举办事迹宣讲活动200余场。设计建成学生荣誉室,每学期组建“虹言”宣讲队讲解青春榜样事迹,平均每年接待5000余名师生参观。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五年荣获“山东省红旗团组织”称号;在山东省高校共青团考核中多次获评优秀;1名团干部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标兵荣誉称号,1个青年教师团队荣获“青岛市青年先锋团队”,1名学生入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6个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8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二、全面从严治团,推进强基固本,组织力全面增强,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一)规范化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严格按照团中央要求扎实推进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改革。每年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开展常态化述职评议和学生干部作风提升工程,改革后的学生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优良,工作效能更加彰显。

(二)制度化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认真执行“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严肃团内政治生活,编制《团支部工作手册》配发全校团支部,为基层团组织工作定标准、提要求。每年组织全校各级团组织规范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从团员发展、教育管理全流程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激发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光荣感。强化和规范“推优入党”工作,为党培养输送大批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全面实施“智慧团建”系统信息化管理,实现全校100%覆盖,动态管理团员信息。

(三)标准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连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立校院两级团学骨干培养格局,实施“三个突出”培养模式和“五个一”培养标准,不断充实增强师资力量、加强课程建设,开展理论学习主课堂、素养提升大课堂、农科特色新课堂,组织学员完成理论学习、研读经典、素质拓展、实践锻炼、红色教育等多模块学习,目前已培训学员3000余名。1名学员作为全国仅有的100名学员之一成功入选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

 
 

三、聚焦青年需求,助力学生成长,服务力全面提升,服务学生发展更加精准

(一)扎实开展社会实践,锤炼学生专业本领。每年寒暑假组织千余支队伍、万余名学生聚焦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里贡献力量、收获成长,团队和个人荣获国家级奖励54项,省级奖励550项,校团委多次荣获“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积极落实团中央“百万大学生进社区”行动号召,结合农业大学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青春向阳”大学生社区实践品牌,共1000余团支部、万余名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入社区,对接基层团组织近200个,校团委荣获2023年“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发挥“青鸟计划”平台优势,服务学生实习实践,与6个地市团委共建“青鸟计划”实践基地、“青鸟驿站”,注册学生万余人。

(二)深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奉献青春。实施“常态化运行、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四位一体志愿服务育人模式,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银奖1项,在第一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暨示范项目创建活动中获公益创业赛金奖1项、示范项目提名2项;2个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5名学生荣获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组织数千名学生服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健康论坛等重大赛事赛会,组织6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赴祖国西部、山东西部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响应团省委“希望小屋”关爱贫困儿童行动,援建城阳区2处、泗水县7处、兰陵县5处“希望小屋”。

(三)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工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通过“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发展”等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校共累计发布第二课堂活动19000余个,参与学生158万余人次,完成15000余名毕业生的二课成绩审核,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参考。打造“虹韵牡丹”“展特长、推新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品牌化载体平台,开设美育课8门,每学年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根植农大校园文化土壤,创作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农大特色、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化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国家级、省级文艺赛事中获奖160项,获奖质量和数量在省内非专业类院校中位于首位。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贡献度持续彰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更有效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学科建设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5个起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形成“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1+8+N”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立项建设66门专创融合课程,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采用内选外聘、专兼结合方式,引入社会资源,组建双创导师库,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多元化指导。选聘100余名专业课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师并开展系统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完善产学、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组建“双创精英班”,与青岛博士后产业园、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达成双创实践基地建设合作意向,建立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将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发挥学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效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合力,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空间。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学院-学校-省级-国家级”项目评审制度,加强双创竞赛的宣传、项目培育和备赛指导。63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数量、参与人数均实现五年持续增长。在国家顶级科创赛事中屡创新高,其中,2019年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中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2021年在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4项,创学校近五年最好成绩;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国奖6项,实现学校本科生团队首次、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首次获国赛特等奖的双重突破。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924项,省级奖项410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9-2023年全国农林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20)》中位列11名。

下一步,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强省建设需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团结引领全校团员青年,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伟大征程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闫周慧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姜妍 赵翊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