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师进生:执着的创新教育探路人

时间:2015-07-24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工厂车间里,重物抬过来搬过去,不小心很容易砸到地面,没多久就会坑洼不平,传统的做法就是用水泥一块一块地修补。有没有砸出坑儿以后却可以自动复原的地面?化学与药学院师进生教授带领创新小组开展了相关研究,一种“带弹性”的地面材料已初步成型,重物砸上去,也会留个坑儿,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又能慢慢反弹回来了。

师进生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来我校工作,从开始大学教书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严格要求自己: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自己有更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还是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知识信息时代,创新重要、创新人才急需又缺乏、创新教育意义重大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具体到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该如何引导和培养,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在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师进生教授,走在了这条探索之路的前面。

创新思维是科研的强大动力

在科研上,师进生教授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上系统地发展了稀土离子的f-d跃迁的光谱理论基础,对于研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稀土荧光粉意义重大。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在2005年的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的Tanner教授将师进生教授的系列论文列为这一领域内的3个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在J.P.C.C上发表的文章,审稿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题组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关系”。2009年,师进生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稀土离子4fn-15d组态能级的研究”获得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1年,师进生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晶格对Zr41和Pb21能级的影响”获得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参与的“无机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与性质预测”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思想是教好书的灵魂

“大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什么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教学之初,这是师进生教授反复问自己的两句话。在教学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创新思想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他先后查找了多种创新思想体系的培训材料,查阅了创新思想书籍60多本,从2004级起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始了创新思想教育的探索。从创新小组4~5人开始,到材料化学专业全面推开,师进生教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创新教育模式。

“这个世界正进入一种全新的模式:正在以你闻所未闻的速度进行着闻所未闻的变化。未来的世界是最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准备也许都是多余的——除了思维方式。”

从教以来,实际的教学经验让师进生教授逐渐意识到—创新太重要了,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用自己的思考,影响和改变学生。

先干起来再说。抱着这样的想法,2005年,师进生教授开始对自己和学生同时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他每年从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找5~8名学生成立创新小组,进行小规模的创新教育实验,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创新思维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创新实验小组成员中有4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其中2004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王佳宁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她对师进生老师的感激溢于言表,因为在美读书期间,导师曾多次谈起她思考问题的思路总能独开一面、让人眼前一亮;2004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于洪亮毕业后进入某大型集团,工作仅两年就迅速从一名普通职员晋升为技术副总监;2005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李玉明在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主持通过专家鉴定的技术改造项目3项,申请专利6项,目前已担任集团技术部部长。

尤其让师进生教授感到自豪的是2008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取得的巨大进步。由他担任专业负责人的2008级材料化学专业是大类分流的第一届学生,仅从考试成绩上看,这是当年学院4个专业中基础最差的。

“能不能让‘最差的’变成‘最好的’?凭着前几年积攒的经验,我有信心试一试。”从这一届学生开始,作为材料化学专业的负责人,师进生教授正式开设了为期1年、80学时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不断推进的创新训练。毕业前这些同学当中已成立了3个注册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另有多名学生的创业实践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

在进行创新教育的同时,师进生教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学生先后研制完成了“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自动浇花器”、“口香糖清除剂”、“手机清洁布”、“煤气试纸”、“无毒水果保鲜剂”、“可以喝的洗涤剂”、“储能胶体”、“延长存储时间的冷库塑料袋”等项目,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山东省三等奖2项。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创新教育的成果同样明显。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孙强发表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9篇,影响因子合计约为20,毕业时达到了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水平。第二个研究生发表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5篇,影响因子合计约为22,申请专利4项。

“现在中国最急需的就是创新。未来的大学一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是创新,让大学与众不同。

创新,拆掉思维的墙

经过几年的边实践边学习,师进生教授逐渐形成了关于创新教育的一整套想法,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刚开始他也并不十分清楚。认识到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师进生教授首先要求自己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否则,创新就变成了一种口号”。

为此,他先后阅读了五六十本有关创新的书籍,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琢磨,一边给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真的成了“边学边卖”。

师进生教授最初的创新思维训练方式是从中国炼油催化剂奠基人闽恩泽院士的一段话开始的: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因此每次进行创新课的时候,他都会根据研究题目,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集体学习,相互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学生的思想确实活跃了起来,知识面也扩大了,但创新性却提高不多。“可见我对院士的话理解不到位。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不仅仅是知识少,也不仅仅是讨论少,而是脑子里没有思想。”

“创新从哪里开始?我终于明白,从发现问题开始。中国学生要想创新,大学必须教会学生提问题。”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从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师进生教授专门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他教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让他们从看不见什么问题到“处处有问题、满眼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觉察事物细微特征的能力提高了,而这种能力,正是创新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讲创新的著作喜欢对创新思维进行分类,然后再分别附带一些对应的实例。实际上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一个普通的想法里就包含着几种或十几种思维模式。”基于这种考虑,他们从最初的创新思维训练过渡到了综合训练上来。经过7年的摸索,创立了一切从根部出发、觉察细微的能力、纵横思想、糖葫芦理论和发现问题5大创新法则,建立了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战略和创新战术等11个创新教学环节。

他的创新课堂节奏极快,风趣幽默,学生常常还没来得及走一下神儿,两节课就飞快地过去了。

“小飞的妈妈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明,老二叫二明,老三叫什么?”师进生教授提问。

一部分同学马上反应—“小明”;另一部分同学想到的是“小飞的妈妈”,那肯定是“小飞”啦!

“错啦!答案是‘不知道’,因为小飞可能是个女孩。”师老师得意地说。

这种脑筋急转弯问题,在师进生教授的课堂里常常出现,引得学生一边飞快转动大脑,一边时不时哈哈大笑。但师进生教授的重点可不在急转弯上,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你转不出来,你的思路在哪里打结了。如果你转进去了,对不起,说明你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通道的单一化!师进生教授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种固定思维模式。

“传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传承,有时候会把创新思维给抹杀了。老师教给学生这个题有三种解法,学生就很难想出第四种或第五种解法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三种了,无论考试还是做题都已经绰绰有余了。”师进生教授说。

但是,知识和创造力并不成正比例关系,并不是知识多的学生就会创造;同样,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商的人也可能创造力很低。因此在师进生教授看来,学生既然能够顺利考上大学,智商都没有问题,完全有可能经过培养成为具有高创造力的人才。

“这也是我一直信心百倍地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是创新,让教育发生了改变。

创新,无处不在

创新实践首先来自一颗有创新意识的头脑。与其说创新人才有什么特长,不如说他们的大脑有什么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而这些不同,师进生教授认为绝不仅仅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出来的。

经过密集的思维训练之后,师进生教授带着学生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也很快证明,尽管入学的时候与其他任何一个新生没什么不同,但经过训练,他们确实发生了变化。

新家装修后常常会有一些味道,室内会有甲醛等有毒污染气体,发现这个问题之后,2004级创新小组在师老师的指导下研制了空气净化器;网上新闻称“手机上的病菌比马桶里的还要多”,2005级创新小组研制出了手机清洁布,他们还研制了一种15秒即可完全清除干净、毒性较小的口香糖清除剂;煤气管道漏气极易引起爆炸,而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报警器价格较高、寿命较短,2006级创新小组就研制了可以用于管道接口等主要漏气点的煤气试纸;这个小组研究的自动浇花器还可以实现定时自动浇水……

“不光是同学们有改变,我自己也收益很多。”师进生教授说,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让他除了在本专业荧光粉领域继续进行研究之外,还和2个企业进行了非荧光粉领域的横向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师进生教授确信,创新思维带来的不同,将更多展现在学生的人生过程中。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变成会学习的人,才能更容易让知识融会贯通。在工作中,更能够有所突破、不断开拓新的局面,最终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创新人才。在生活中,创新思维能够让你换个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看问题、看社会、看人生……”

“有时候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教,正常的课都不好好上,还创什么新。’其实学生非常渴望塑造创新思维,开启自己的创造历程。”师进生教授回忆,2004级成立创新小组时,由于报名学生太多,只好采取抓阄的方式选出了4位同学。到2008级整个材料化学专业全部参与之后,创新教育只好改为大班教学。尽管不如小组教学效果更好,但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认真地学习和训练,不少学生课程结束之后还在自觉地讨论、研究问题。

“经过训练的同学,感受到了创新思维带来的改变和乐趣,他们对创新充满了渴望。有的同学毕业之时充满感激地告诉我,‘师老师,这才是真正的大学课程。’这让我心甘情愿地一级一级教下去。”师进生教授这样总结他已走过的探索之路。

“思考的种子已经在他们脑海中萌芽,我相信未来他们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是创新,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周维维 王海霞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