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教学

青岛农业大学2019年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风采展

时间:2019-09-09 来源:研究生处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结果,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王进平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尚书旗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庆杰教授,动物科技学院闵令江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杨建明、董春海教授,植物医学学院李保华教授,动物科技学院(草业学院)孙娟教授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超教授共9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导师遴选和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加强导师培训,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等基本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广大导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注重对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化学与药学院 王进平教授

一、个人简历

王进平,男,1973年生,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早稻田大学博士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访问学者。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纳米荧光探针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山东省重点研发等项目多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

二、研究生教育实践情况

2013年美国访学归来后,共毕业三届(5名)研究生,其中1人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3人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4人获得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创新奖、2人获得“布莱凯特”杯科技英才奖、3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以及3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奖。毕业研究生分别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的三届(5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SCI论文12篇,其中一区期刊论文7篇,二区4篇,四区1篇。

三、教学心得

“身教胜于言传”,导师的榜样作用对每个研究生、整个课题组氛围的影响尤为重要。当导师努力的时候,学生基本不会偷懒,导师专心科研,学生便不会浮躁。良好的课题组氛围,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榜样,对加入到这个团队的每一个研究生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同时,高起点、高要求,将硕士研究生当作博士来培养,对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坚定他们奋斗的信念、培养他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艰苦条件时,要和学生一起坚持,遇到困难时,要与他们一起不言放弃。要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抱怨更有效。要相信大部分研究生皆是可塑之才,志存高远才是他们的动力, 如果失去目标,迷失方向,研究生三年则碌碌无为,“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压力不科研,要理解和了解学生的压力。要尊重学生,平等讨论甚至争论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机电工程学院 尚书旗教授

一、人物简介

尚书旗,男,1958年生,山东青州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农业机械)首席专家,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世界种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领域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中国分会主席,新疆天山学者,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IJABE》《农业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主编出版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等8部专著与教材。

二、教学获奖情况

30多年来,围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在农业装备播种、收获理论和精密播种、高效联合收获、田间育种机械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对农业机械教育体系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促进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和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发表论文197篇,获国际专利2项,中国专利231项,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研究成果在20多个省份以及部分国家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三、教学心得

从教40年,总结以下五点教学心得体会。首先,导师是传承者,应始终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平日教学管理中,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第二,导师是榜样,要坚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学生都有向师性,导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导师是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导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导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第五,导师是心理辅导者,导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庆杰教授

一、个人简历

孙庆杰,男,1970年生,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青岛拔尖人才等。兼任食品科学编委和中国粮油学会理事等。主要讲授《粮油食品工艺学》《碳水化合物》等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2018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201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6篇,其中一区17篇,二区论文54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7篇,影响因子超过5.0的19篇,SCI影响因子累计350.0以上,SCI引用次数1055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主编和参编中英文著作5部。

三、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当具有专业的教学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程理论,掌握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任教十五年,我始终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注重与学生互动和同行,与研究生一起分析世界前沿的文章,讨论研究生的实验进度以及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具体讨论分析实验,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指导的研究生刘成珍装载薄荷油、多酚等淀粉纳米颗粒体系的构建毕业论文获得2018年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坚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动物科技学院 闵令江教授

一、个人简介

闵令江,男,1970年7月生,山东沂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现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山羊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中方负责人,青岛市动物种质创新及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及养羊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学分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

二、教学科研情况

闵令江教授主要为研究生讲授《动物基因工程》《研究生讨论》等课程。研究生多次获得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国农业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闵教授获首届全国农业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闵教授在科研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畏峰高途险,默默前行,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创新团队项目1项。主持完成了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子课题、省自然基金、省博士基金及青岛市科技计划等多项。通过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多个lncRNA、miRNA影响乳腺细胞脂类代谢的机制;阐述了半胱胺影响绵羊乳腺发育和精子活力的机理;发现了多个分子标记,可用于山羊MAS;提出了利用贝叶斯理论剖分动态性状QTL上位效应的理论方法。

三、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重在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和专业技术的熟练应用。我常常要求研究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相关基础课程,精读相关英文文献,及早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培训等形式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我重视实验室的“传、帮、带”,带领学生进行关键实验技术的不定期培训,同时围绕特定主题,组织相近实验室联合举办特色英语沙龙活动,有力促进科研进展。

身为教师应践行言传身教,细微处润物无声。“其身正,不令而行”我坚持认真细致、不怕吃苦的处事态度;“态度固然重要,对研究者来讲,尚行、笃行才是做实验者的本质要求”,哪怕是一些小事小细节也从不糊弄。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树正“三观”,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或个别谈心,了解各方面近况,因人而异,谈人生、谈生活、谈事业与家庭的关系等,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积极解决生活困难和实验挫折。

生命科学学院 杨建明教授

一、个人简历

杨建明,男,1977年12月生,安徽无为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一届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近年来已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BIO、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Microbial Cell Factories、Renewable Energy、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等生物催化领域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 38篇,其中SCI 收录33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授权1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排名第2);获立项山东省地方行业标准2项。作为副主编出版《蛋白质工程》(科学出版社)1部。主要讲授《基础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前沿技术》等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荣获“山东省生化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壹等奖(创新)指导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大北农杯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主持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及青岛农业大学名校工程教研项目等教研课题。

三、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应当始终坚持用知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学术情怀,用智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潜能,用爱心哺育学生成长成材,帮助学生筑牢科研立身、科研强国的梦想,做无愧于时代的引路人。理想犹如灯塔,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远大的理想更是坐得住冷板凳的必备利器。导师应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们找准航向,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术情怀,满怀对科研的敬畏之心不断前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国际视野的开拓。导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英文文献,如何立足前人研究基础寻找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案设计,如何获悉国际前沿动态与国际接轨,如何撰写英文论文。只有真正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最终激发他们的科研潜能。教师还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做人,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科研工作中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倍加关怀,真正将学生培养生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生命科学学院 董春海教授

一、个人简历

董春海,男,1962年生于山东省兖州,博士,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泰山学者。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1983),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访问学者(1992-1995),1995年入读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分别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2002-2003)、加州大学-河滨分校(2004-2005)、马里兰大学(2006-2010)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山东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国际SCI期刊《Plant Cell Reports》副主编、《Gene》副主编。主要讲授《学术论文写作》、《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前沿》等课程。

二、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情况

除了做好课堂教学,董春海教授带领研究生科研团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科研立项12项,资助金额4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及良种工程3项。 先后与高密市五龙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滨州无棣俊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或建立了校企教学与科研基地,践行科技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篇,SCI收录28篇,论文他引5000余次,参与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0年获选山东省“第一层次创新人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2011年获“青岛市急需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多次获选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教师奖、校级及省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育人心得与体会

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从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文献研读、组会讨论到论文写作与发表,强调在过程中育人。2013年以来,以青岛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23篇,其中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文章18篇(SCI收录8篇),占比达78%。除了科学研究,我注重鼓励研究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研究生做知心朋友。我经常启发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批判精神,从科研文献中找问题,从实验数据中找不足与漏洞,在质疑中学习,提高创新思维水平。此外,我坚持“尊重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鼓励优秀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自2014年以来,有12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6人被录取攻读博士研究生(50%)。

植物医学学院 李保华教授

一、个人简介

李保华,男,1964年12月生,潍坊人,博士,青岛农业大植物医学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系统学习了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理论与方法,2002在英国东茂林果树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植物病理学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害流行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二、研究与获奖情况

主要从事果树病害诊断、流行与防控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在果树病害诊断、发病机理、流行预测、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苹果病害防控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并引领国内的发展。发表论文113篇,SCI收录25篇,获专利授权15项,注册软件4套,制订地方标准3项,获科技奖励5项,其中“苹果梨重大叶部病害精准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于201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研究生教育心得

作为研究生导师,一切从学生事业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发展潜力等,因材施教,制订培养方案,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内容对学生应具有挑战性,并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和发挥的余地。在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保证学生能高质量完成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试验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有利试验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技术与方法,在关键环节,与学生一起研究解决核心的技术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与学生反复讨论论文的写法,不厌其烦地修改论文,在不断的修改论文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作为研究生导师,需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动物科技学院(草业学院) 孙娟教授

一、个人简历

孙娟,女,1976年3月生,内蒙古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动物科技草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牧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草业科技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民航局机场草地生态评估专家,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草地生态管理顾问专家,草牧业领域项目评审专家,多个杂志的审阅专家,青岛农业大学草学一级学科创始人。主要讲授《草地农业生态学》、《草地资源与管理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课程。

二、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研究情况

荣获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草地农业生态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研究;负责青岛市“草资源遗传改良与开发利用工程中心”的主要建设工作。指导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创新立项3项,指导的研究生在2019年国际草业研究生论坛暨第七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上分别获得“全国研究生论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篇研究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在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山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术会议中被评为二等奖1项。

三、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包括培养科研能力和提高个人修为两个方面。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思维和习惯,这是研究生教育的原本初心,研究生阶段要有“敏而好学”的习惯和善于“切磋琢磨”的科学精神,也包括对实验室使用管理和试验田的驾驭能力,这些基本技能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和工作都能够形成好的思维与习惯。研究生作为高级人才更需要有家国情怀,要懂得学术爱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境界。在每周学科例会上,我坚持带领学生进行每周一课的《道德经》以及《论语》等国学经典著作学习,以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为人处世能力。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超教授

一、个人简历

李超,男,1984年生,山东高密人,理学博士,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本科就读于青岛农业大学;2009年,赴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先后承担了《高级分子生物学》、《水产动物免疫学专题》、《渔业专业英语》及《水产养殖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二、教学获奖情况

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任务。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8篇,其中SCI 收录86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44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60,文章累计引用1600余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教学方面,撰写英文论著1章节。培养的研究生发表多篇SCI论文,荣获国家奖学金和省市级奖学金,以及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深知“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神圣。我把培育优秀的研究生作为教师工作的核心基础职责,努力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待科研以严谨诚信、求真务实,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开放的方式方法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查阅了解水产行业最新科研动态,从最前沿出发,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突出科研服务产业本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学生甘做科研创新和服务产业的主力军,增强科研的使命感。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自学、自控、自律的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投入科研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此外,我坚持将导学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6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植物保护学院  刘润进教授

一、个人简介

刘润进,男,1960年9月生,龙口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菌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等编委;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科技英文论文写作》、《菌根学》和《生物多样性》等课程,是我校后三门课程的创始人;青岛农业大学首届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

二、教学获奖情况

从教近4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先后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等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5篇。2005年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党员”称号;200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2007年获得“青岛农业大学首届教学能手”;2009年“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方法与应用”与2014年“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分别获得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首位)和二等奖(第3位)。

三、教学心得

学习型社会人人都在学习,教师更要带头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之路,系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努力探索和践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创的“一吸引、二设问、三诱导、四启发和五同步”五联环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及所建立的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突出一个“早”字、体现一个“导”字、很抓一个“新”字、强调一个“严”字和依靠一个“勤”字,即“五字培养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与建设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从全方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智能的有效途径。

2009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动物科技学院  潘庆杰教授

一、个人简历

潘庆杰,男,1962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农业大学马属动物研究院院长。现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副会长,中国马业协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学分会理事,山东省马业协会会长等职务。主要讲授《动物繁殖学》、《动物生殖生理学》等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在教学工作上,能把传授知识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能认真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的,自己就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经过努力,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显著提高,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主编了《奶牛繁殖技术与产科病防治》等3部科技著作,主编和参编了《动物胚胎移植与生物技术》、《动物繁殖学》、《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动物繁殖新技术》等教材及其他书共11部。先后主持和参入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动物科学专业》获得山东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和“六和”奖教金;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2011年评为山东省第六届教学名师。

三、教学心得

作为研究生导师,良好的培养教育方式和规范的管理程序无疑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发扬严谨治学的优良教风,为全体研究生创造一个严格认真的学习氛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点把握“引、早、导”三个字。即:对所有研究生善于启发引导,入门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一丝也不能放松;二是结合学生特点,尽早、准确的拟定课题,及早进入科研状态,这种“先飞”的教育理念,确实收获了“早入林”的学生;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学习就是我们作为科研人员的天职,所以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满足研究生对知识的渴望。

作为研究生导师主要做好如下的工作,制定好合理有效研究生培养程序,一是指导好课程设置与选课。二是科研选题与引导。三是科研训练与技能培养。四是制定好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方案。五是规范研究生组会制度。在科研工作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基本培养目标。

2012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动物科技学院  沈伟教授

一、个人简历

沈伟,男,1975年生,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杰青、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青岛市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全国动物学会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分会副理事长,生殖生物学分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等7个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现为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殖科学研究院院长、生物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山东省高校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市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国际合作基地主任。

二、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沈伟带领课题组在“干细胞分化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启动与原始卵泡形成”“山羊功能基因组”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沈伟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6项,国家转基因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3项;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57篇,总影响因子603.9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221,被引用2500余次;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二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等13项。

三、教育心得

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0人,目前在读硕士生8人、博士生2人。指导的研究生有4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研究生,17人获青岛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33人次获得青岛农业大学优秀论文奖或企业奖学金等。这些优异成绩的获得得益于“育人必先正己,立教必先树德”的育人理念和身先示范的实干精神。他坚信“教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鉴于他在教育工作中的优秀表现,也因此获得了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农业大学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成为真正的“师”与“范”。

2012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生命科学学院  郭立忠教授

一、个人简历

郭立忠,男,1964年11月生,莱阳人,硕士,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及加工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食用菌分团副团长,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主讲《普通微生物学》、《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发酵工程》等9门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级六和奖教基金奖1项,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青岛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山东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微生物学系列联合课程发酵工程”,主持山东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山东省实验教学骨干学科建设,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等工作。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一五”“十三五”农林规划教材各1部”。

三、教学心得

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青春32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能把青春奉献给自己热爱的高校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对学生采取“宽放严收”,要求学生松中有严,既能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又能牢牢地把握住大的方向,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能,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兴趣: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学术潜力,在研究生查阅文献、试验设计、试验过程、数据处理、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各个环节上,采用具体的科研案例来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重点突出一个“ 新”字,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从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任务书、课题的实施方案、课题的鉴定、课题的报奖等方面,作为案例,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个系统的科学研究是怎么进行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收效甚大。

团结合作, 宽松学术氛围: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 建立团结、合作、竞争、奖罚分明的运作机制,研究生之间分工不分家,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形成了一个团结实干的研究队伍,实践证明:“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成果”,“团结师生都受益”。

2015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生命科学学院  刘新教授

一、个人简历

刘新,女,1966年9月,山东莱阳人,博士,中共党员,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植物生理学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植物生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学会理事。《Plant Science》《J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植物生理学报》和《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审稿专家。主要讲授《植物生理学》《高级植物生理学》和《高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20余项教学和科研奖励;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荣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指导的学位论文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主持了山东省植物生理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和山东省精品课程等省校级20余项教学研究项目。

三、教学心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就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优秀的师德品行。从教30多年来,刘新教授始终以学生为本,以终身学习改革进取精神,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教学科研相长,全身投入人才培养。学术性和创新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刘新教授诠释“定-静-安-虑-得”于培养研究生做人做事做科研,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结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明确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刘新教授教导学生“静者不避闹市,躁者难立深山”,做学问就要潜心投入科学研究,认真再认真对待研究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仪器操作到实验设计,从数据处理到结果分析,从组会汇报到毕业答辩汇报,从文献阅读到论文撰写,在各个方面都要给予学生全方位指导和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015年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化学与药学院  师进生教授

一、个人简历

师进生,男,1972年1月生,内蒙古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教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12项,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7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讲授《材料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

二、教学获奖情况

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青岛农业大学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加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获得了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先后三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三、教学心得

创新思想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师进生教授从2006前开始了创新教育的探索, 从一知半解,到多方探索,再到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反反复复经过7-8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创新教学模式,创立了一切从根部出发、觉察细微的能力、纵横思想、糖葫芦理论和发现问题五大创新法则,建立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战略和创新战术等11个创新教学环节,并将其应用到学生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10人,其中7人读博,6人出国读博,平均发表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6.92篇。

这种创新教育也得到了企业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先后多次为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各学院师生做创新培训、创新报告。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先后指导学生研制完成了多功能空气净化器、煤气试纸、口香糖清除剂、自动浇花器、无毒水果保鲜剂、可以喝的洗涤剂、延长存储时间的冷库塑料袋等十几个研究项目。

编辑:曲天泽 刘晓凤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