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教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网络课堂里的战“疫”行动

时间:2020-03-15 来源:学工部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时间,全国多地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全国高校开学时间延后,恐惧、担忧、释然、感动……每个人的内心无不经历着复杂情感的冲击。

疫情之下,大学生们能否以良好心态应对疫情冲击?能否做到与家人和平共处?能否在疫情中得到成长和收获?能否以平稳心态回归校园?为更好地帮助我校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心理伤害,青岛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积极响应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要求,于1月底开通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了湖北学生心理辅导qq群,截至目前,共收到电话、邮件30余例,有效缓解了受疫情影响学生的焦虑恐慌情绪。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平缓,持续一段时间的集体性应激反应进入尾声。但是疫情引起的社会心理振荡将在未来3-6月内持续存在。在接到“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后,学工部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第一时间对本校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求助问题进行了梳理。团队一致认为,疫情期是心理危机高发期,同时也是最佳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契机,借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对全体大一新生进行心理疏导,为广大学子心灵撑起“安全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对学生返校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说干就干,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对“网络教学”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大纲进行了集中讨论,对学期内的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讲述心理健康知识,更要在课堂中加入“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爱国教育”模块,对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引,引导同学们珍爱生命、珍惜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科技兴国。

一声令下,教研室22名心理健康课教师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备课阶段。为了使课程真正贴近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们纷纷建立课代表群,提前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困惑,掌握同学们最真实的“心理画像”,也做好了最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准备。为了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教师们采用视频录播、语音直播、在线解答等各种方式,努力把这门课程变成“生动的生活指导课”。

经过半月的探索与尝试,该团队逐渐摸索出了“知识传授+心声分享+行为作业+心语求助”四位一体的网络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生活积极性,改善了他们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知识传授篇

我国当代心理学知识结构和研究成果大多来源于西方,然而,照搬构建于西方价值体系之上的心理学知识,不仅于培养具有国家情怀的学子无益,还有可能造成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使学生陷入更加混乱的心境和思维中。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应对疫情挑战,心理健康课牢牢把握思政教育功能,将价值观引领和疫情理性思考放在开学第一课,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外疫情防控对比”,感受“我国的防控措施带给了我们什么”,从而升华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激发报效祖国的热切行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每一章节中,均嵌入中外文化对比和社会心理对比内容,如“个人性格”主题中成长环境的利弊理性分析、“压抑”与“自由”的关系;“自我实现”主题中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原生家庭”主题中父母关系的处理与感恩教育;“人际交往”主题中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取舍;“生涯规划”中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和对社会的责任;“情绪调适”中合理表达、情绪宣泄和忍耐的关系;“生命的意义”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别和选择等等。通过心理学角度分析和解读,学生更易于理解中外社会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加深对国家的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

心声分享篇

网络教学是远程教学,虽然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知识,但是同学情谊却有可能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逐渐疏远,这同样会影响到同学们的心理健康。

为帮助同学们增加彼此理解,恢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健康课尽量模拟真实的上课环境,利用“选人”、“抢答”等功能发起提问,要求同学以视频或语音方式回答问题,不仅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真实感,拉近了同学们的心理距离,改善了人际间的疏离感。

为激发同学们正向思考,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和行动应对疫情,心理健康课利用“讨论区”功能,以“疫情中的成长”为主题,发布了“如何更好的应对疫情”、“疫情中你做过的三件最有价值的事情”、“疫情过后,你想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等系列话题,引导同学们思考生命,直面人性,倡导同学们在当前疫情下“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行为作业篇

心理成长,重在体验。体验,是共情他人的内心基础,对于个体心理成熟意义重大;而行动,则是检验知识理解的最重要指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在疫情发生的特殊社会情境中,心理健康课就地取材,以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提炼加工成心理体验性素材,通过“作业”功能布置给学生。例如:“湖北武汉封城,有人连夜逃离,有人逆向而行。如果你身在1月22日的武汉,你会如何选择”?“请你在今天由衷的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并记录你的内心感受”;“请你今天做一件你认为很有收获的事情吧!”……正是通过点点滴滴的体验和一件件行动,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共情、知行合一的能力。无论心理健康网络课堂还是落地课堂,培养心智健全、人格成熟的大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目标!

心语求助篇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很多同学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如何为同学们提供便捷的心理指导,更快修复损伤的社会功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成了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当务之急。网络教学的开通,为此提供了便利条件。

22位教师除了当好“主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健康网络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私信心理老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当下的心理困惑、问题、苦恼等等。教师通过心理支持技术,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对于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提前录制几分钟的语音或小视频,在下次课时给学生解答。

因为教师和学生间天然的亲近感,心理健康课教师很快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据统计,网络课堂中教师接受的学生心理求助超过500人次。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在一问一答之间,学生们更加理智的认识了问题,获得了生活的新经验,心态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开通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通道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

编辑:薛春燕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