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技

青岛农大获6项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

时间:2017-05-23 来源:科技处

5月22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集中表彰为推进我省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实践者。青岛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四项成果、参与完成的两项成果获得表彰,其中五项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省领导于晓明、张新起、王书坚、赵家军出席会议并共同为获奖代表颁奖。

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主持完成的“抗旱耐盐小麦品种青麦6号、青麦7号选育及示范推广”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通过长期大量的试验研究,育成了抗旱(盐)丰产性好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青麦7号。提出了小麦幼苗期胚根数目作为新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定量化分级了多个有效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创新集成了旱地小麦早、深、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阐明了青麦6号的耐盐机理,创新了盐碱地小麦栽培技术规程,连续三年创出盐碱地小麦高产纪录。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等科研经费资助,在国内外刊物发表20多篇研究论文,获得专利及新品种权共计十余项。应用配套栽培技术,多年多点创出旱地小麦600公斤/亩以上高产麦田,个别年份超过700公斤/亩,青麦6号生产经营权以200万元转让,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3999.2万亩,增产17.44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36.66亿元。育成品种的推广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小麦缺乏适宜品种的问题,挖掘了旱地小麦增产潜力,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同时“青麦6号”在盐碱地成功种植,突破了盐碱地小麦出苗难、早衰低产的瓶颈,实现了盐碱地小麦丰产高产,为盐碱地开发、拓展小麦种植区域开辟了新的途径。

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肉鹅营养与饲料利用技术”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利用优化改良的方法对鹅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研究了营养素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骨骼发育、激素分泌、生化代谢、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生长阶段肉鹅48种营养素需要量参数,制定出我国首个鹅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和肉鹅营养需要量标准。针对家禽养殖高铜、锰、锌等饲粮大量使用造成金属元素排泄量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低铜、锰、锌饲粮配制方法。该项目获得专利授权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完成硕士论文32篇;完成营养需要量参数研究48个;制定标准6个、鹅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规范1个、鹅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个、企业标准4个。研发新产品工艺4个,设计饲料添加剂系列配方6套、低成本饲料配方10套。该成果已在青岛普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潍坊中科嘉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0多个饲料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产品推广到山东等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肉鹅3500万只,已获经济效益5.1506亿元。

青岛农业大学丁兆堂教授主持完成的“茶树抗寒性生理生态响应机制与配套栽培技术”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在国家及省有关课题的支持下,利用系统生物学多组学技术手段,研究了茶树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小分子 RNA、蛋白组和代谢物谱的表达特性,揭示了茶树抗寒的分子机理;并基于茶树抗寒分子机理及生物学表型研究,选育了抗寒茶树品种2个;通过边研究边实践,提出了以选用抗寒品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降低养分消耗为主的“选、养、保”抗寒防护技术体系。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与企业技术规范5部;出版英文专著1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11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15部。

青岛农业大学孙庆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食品专用变性淀粉与专用糖浆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发明和创建了淀粉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针对化学改性淀粉存在的环境污染、试剂残留等问题,创建了干热和湿热绿色改性淀粉的生产关键技术,研制了粉丝、米线和肉制品等专用变性淀粉;(2)针对传统发酵行业生产用原材料紧张局面,首创了面包、月饼、黄酒、食醋等食品专用糖浆;(3)对玉米皮副产物进行高值转化,开发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阿拉伯糖和木阿糖浆等功能性低聚糖;(4)发明了淀粉为基质的可食性多功能保鲜膜技术。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31项;在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50篇,SCI收录33篇,影响因子3.0以上的17篇,JCR  SCI 一区和二区11篇,有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I 收录20篇;通过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13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4项;培养博士后3名,硕士33名。项目成果在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鲁洲生物科技(陕西)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142.43亿元,新增利润13.84亿元,为我国淀粉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劲的科技驱动作用。

此次大会共表彰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三等奖9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8项、二、三等奖94项;另授予3名外籍专家山东省国际科学合作奖。

作者:科技处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