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科技日报:青岛农大:负责“转出去”,更支持“长起来”

时间:2019-04-18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青岛农业大学捷报频传: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建立32家专家工作站和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在农机研究领域成果转化成绩突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农学院王晶珊教授课题组育成的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宇花31号”2018年通过国家登记,不到一年时间,便在山东省青丰种子公司成功实现转化……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激活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学校实施了《青岛农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全校去年转让技术成果16项,转让经费突破1000万元,超过“十二五”以来转让经费总额。全年技术转移合同登记额过亿元,位居青岛高校科研院所之首。

晒新品种,直接接受市场评判

今年3月,该校园艺学院王然教授带领的梨育种课题组培育的“鲁秀”“琴岛红”等5个梨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示;该学院苹果育种团队历时21年选育成功的苹果新品种“福丽”,也以156万元价格成功转让。

“以前担心好品种出来后推不出去,现在学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完善转化激励机制,我们对‘琴岛红’等品种的转让非常有信心。”王然教授说,学校不仅负责“转出去”,更支持“长起来”。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积极组织教师带上项目成果参加各级、各类新品种展示推广会,不仅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产业需求、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更为学校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厘清了思路。同时,通过各种平台把新品种“晒出来”,让成果直接面向市场接受评价,也更快地促进了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大大缩短了从实验室、研究田到生产生活一线之间的距离。

由青岛农业大学承担的4个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也顺利通过鉴定验收。在验收会上,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文当场与学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签署“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技术成果转化意向协议”,以11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技术转让,这一签约创造了我国单项农机技术“一经鉴定即成功转让”的新历史。

敢破敢立,转移转化处处开花

青岛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了科技转让、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咨询4类合同模板以及合同签订、管理流程,并对科技成果转移、技术合同签订等作出具体规定,有效避免了成果转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同时,规范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运营体系。该校校长宋希云认为,这些举措,有效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提高了学校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校科技处处长赵金山介绍,学校建立了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以及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收集到的各行业技术成果需求信息传递至有关科研人员,同时通过文字、图片等向社会呈现学校各领域的开发成果,不断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敢破敢立,敢想敢为,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处处开花结果。2015年以来,学校组织参加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成果推介会30余次,推介成果310余项;征集企业需求1000余项;连续3年获得青岛市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年度考核第一名;新建青岛农业大学西海岸现代农业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服务站20余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与云南省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随着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科研之路将不再是科学家的踽踽独行,而是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市场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宋希云表示,“只有主动积极推动科研人员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扩展研究领域、推动成果转化,才能真正把科研做到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惠及百姓生活,科研人员也才能拥有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相关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4/18/content_419473.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作者: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曲天泽 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