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校报

书香盈满人生路

时间:2019-05-31 来源:校报

阅动人生 读尽百态

作者:宋志清 赵亚楠 

“我喜欢不带目的的阅读,在书中感悟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享受阅读时的慢时光。 ”动物科技学院刘积凤教授的生活就是这样自然素雅, 如茉莉花一般浓郁优雅。

读书拾贝,知识无涯

初见刘积凤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平和,让人一下子想起了大师毕淑敏。或许是文化的熏染,让老师将青春中追求不止、自信从容的态度永远定格在现在,因而与刘老师的交流毫无隔阂感,就像是同龄人之间的交谈。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不管是流行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刘老师都读得津津有味,除此之外年轻人读的书,她也会尝试去读, “我常去西西弗书店转转,看看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读什么书,了解当今阅读趋势,跟上时代脚步。 ”刘老师笑着说。

图书馆不仅是休闲阅读的好地方,更是学习新技能的地方。刘老师两年前爱上了摄影,作为零基础的摄影爱好者,图书馆给了她莫大的帮助。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就摄影而言,从入门基础操作到复杂的摄影技巧,从摄影理论到拍摄实践指导,从国内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个摄影班成长记到国外摄影大师传记等等,无所不有,完全可以满足你一生的摄影追求。 ”刘老师向记者讲述道。除了摄影她还有很多其它爱好,比如文学、舞蹈、绘画, “我的一些朋友往往选择报班来学习摄影、 绘画, 但我是选择图书馆来自学。 ”就这样,刘老师依靠图书馆资源初步掌握了摄影技能,两年来摄影水平不断提高,她的摄影作品也陆续见诸学校网页及新媒体,学院的一些重要会议或活动也常见她摄影的身影。

与书结缘,趣味无限

读书作为刘老师一生的爱好,从小时候起她就爱看小人书, 中学后喜欢看小说,巴金的《家》 、 《春》 、 《秋》都是夜里熄灯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完的。老师还向记者提及一段往事,18 年前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办完公事后她看离返程的火车发车还有一段时间,便走进书店,随便翻阅中偶然拾起了余华的《活着》 ,就站在书架旁一页一页读了起来,不知不觉沉浸到书中的情节,走进了主人公徐富贵的世界,追随他的人生从富贵到贫穷,从苦难到面对一次次死亡,直到抽泣着读完最后一页,才发现返程的火车已经开走了。刘老师对书的痴迷,可见一斑。

刘老师还向记者讲到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同一本书的感悟是不一样的。 初读 《活着》的悲痛心境和再读时主人公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引发了她不同的思考。 “我们一生都在作一篇文章,那就是生死别离,阅读使我们的人生更饱满,使得灵魂更加丰盈。 ”刘积凤老师说到。

与书为伴,助力成长

“我在两年多的摄影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阅读所带给你的文化底蕴之重要,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知不觉地在你的照片中体现出来,都透着你的思想、你的见识。 ”刘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进图书馆多读一本书,虽然读过的书可能是脑子里的一阵烟,事后就忘了,也仿佛对我们眼前的学习考试没什么用,但这些看似闲的书却能不断地蓄积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行,提升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且在我们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助力。正所谓:与书为友,芬芳一世 。

以书为伴, “阅”享时光

“我快 60 岁了,明年就该退休了。 ”当记者问到刘老师退休后的安排时,她笑着说, “退休后我可能依然会很忙,有了充裕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发展摄影、舞蹈、绘画等爱好,争取都能再上一个台阶,还有就是要去北京帮着照顾孙子,国家图书馆应该是我最期待的地方。 ”对于阅读,刘老师仍然会继续保持下去,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 “尽管我现在看书需要戴老花镜了,但我仍旧喜欢手边有书的日子,阅读对我来说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提高,让退休后的生活更温暖、更丰富、更精彩。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作者:高扬

经济(合作社)学院知识产权 1701 班的卢世康正是通过广博的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于他而言, 阅读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大学生活中最绚烂的一抹亮色。

以史为鉴,磨砺智慧

要说起读书经历,可以从卢世康小时候读他姐姐的初中历史书开始。 “小时候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对读书基本上就是嗤之以鼻。直到有一天看到我姐姐桌上八年级的历史书,随手翻了几页,却因为那几页改变了我的一生。 ”卢世康说, “我看到了鸦片战争,看到了清政府的愚昧落后,原本只是想单纯翻翻,没想到却读完了整本历史书。 ”就这样不经意间卢世康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的阅读生活也就从历史开始了。

学习历史,可以洞察人性,启发智慧。卢世康天生就对历史感兴趣,历史看一遍就能熟练记住各种错综复杂的情节, 除记下年代、 地名、人名、事件,更重要的是经世致用,研究古人的处世哲学。上初中的时候,卢世康在学校图书角看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当时他如获至宝,一连几天晚上挑灯夜战给读完了,这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从《三国演义》中,看到了曹操从默默无闻的小吏成长为称霸中原的魏王,从他的一生奋斗史,我学到了胜利是要靠顽强拼搏才有可能获得的。 ”设身处地去体会历史人物所思、所为,用经验磨砺智慧,对个人成长意义非凡。

心系图书馆,博览天下书

成功被我校录取的第一天,卢世康就急不可待地来到了图书馆,回忆起初到图书馆的感觉,他形容自己就像是一只好久没有吃过肉的饿狼一样,看着一群群肥羊就在眼前。

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与图书馆中的每一本图书都有着必然的缘分,从此他的大学时光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图书馆度过。这段时光里他读了数不清的人物传记,因此“中国古代那些铸造丰功伟绩的帝王的生平事迹我都略知一二了” , 也读了他人生第一部科幻小说 《三体》 ,这部小说颠覆了卢世康的思维, “书中对未来世界的描述扩展了我的眼界,你的思维不可能再如一潭死水般平静了。 ”

鲁迅先生曾说: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 广然后深, 博然后专。 ”除了涉猎各种历史书籍之外,卢世康还广泛阅读许多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历史塑造了他的价值观,而这些经世致用之书则开启了卢世康实践的大门,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激昂青春,奋斗不止

阅读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学以致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卢世康的见识增加了,内心也萌发出了要做些事情的念头, “在图书馆书海遨游之时,我渐渐地产生了创建家教机构的想法。 ”有了想法尽快付诸行动,于是卢世康用课余时间积极筹备,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最终成功创办了 “康霞家教” ,实现了自我价值。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在卢世康看来,胸有成竹心不慌,所以行万里路前还需先读万卷书

书香润心灵 照耀我成长

作者:植物保护1701 江贺

我是来自植物保护 1701 班的江贺,大一大二这两年,在学习空余的时候,我常常去图书馆看一看书,放松一下自己,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借阅了图书馆里共 72 本书,非常感谢学校图书馆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图书资源。

读书,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犹记得在第一次读完《活着》以后,深深地为余华所叙写小说的手法、所设计的小说情节、所表述的小说主题高度、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所打动,从此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踏入了阅读的殿堂。

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说读书能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自己的生活姿态,还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 《死亡诗社》里说: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而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杨绛说过,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希望以后的我可以达到这样的读书境界。

我们应该去读什么样的书?其实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以后哪本书会用到,所以我们需要多准备、多阅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金钥匙” 。

图书馆丰富的书籍中,有我所喜爱的作者:辛夷乌、东野圭吾、曹雪芹和余秋雨;有我最喜欢的书: 《白夜行》 、 《许我向你看》 、 《红楼梦》和 《余秋雨语录》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白夜行》 。在读《白夜行》的过程中,随着作者东野圭吾对小说的推进,我一边惊叹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一边感叹人心深处那抹遮挡太阳的黑暗,感慨作者所描述的人性的恶劣。而辛夷坞笔下的《许我向你看》通过讲述三位学子在青春时代的感情纠葛,同样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让刚刚迈入象牙塔的我常常陷入人生思考。 《余秋雨语录》是通过作者在游历不为人熟知却意义非凡的古城和文明遗迹,深层次地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揭露出古代和现代社会上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在与余秋雨的这种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长距离文字阅读交流中,读者常常能找到关于如何调节自我生活的答案。比如读《文化苦旅》 ,余秋雨所说的话,打破了我以前形成的贯通思维,促使我开始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只听取一家之言,要看看别人的角度与自己有什么不同,经过对比后再下结论。

学无止境,任重而道远。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在余下的两年大学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增加知识储量,提高阅读能力。做好“阅读之星”的代表典范,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一书 一世界

作者:动物科学 1605 张佳玮

学习永远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在大学里,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通过阅读,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是来自动物科学 1605 班的张佳玮,因为偶然读到文震亨的《长物志》 ,书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桌一椅,都具有文人雅致,富有生活情调。文震亨取“长物”一词,意指多余之物,实际上书中所述而又非多余之物,而是生活中的必须之物,不过这些物品又非一般物品,而是投射和沉积了文人的选择和品格之物。

读完之后意犹未尽,恰巧听了一次讲述沧浪亭的园林课程,从造园、选址、园林布局、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都极为讲究。听罢,又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产生无限思量,羞愧于自己的知识局限,又感叹世间美好事物的丰富。一直到今天, 对园林与建筑的喜爱未曾消退,反而与日俱增,学习的更多,对其也尤为热爱。

说来惭愧, 曾经喜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如《小王子》的童书到东野圭吾系列,从新月派到朦胧派的自己,却在一时把它们视为闲书,许久不去涉猎。而最近读的居然已经是时隔三月、寒假捧起的《项脊轩志》 ,高中曾读过其中的选段,当时令人难忘的便是那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而现在去读又多读出了些许情感, 如一句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让人热泪盈眶。

有时,我不知读这些书的用处,总是迷茫, 总觉得读专业书籍对自己更为有用,更能在当下帮助到自己,产生了闲书无用的念头。后来受到了老师的点拨,原是这些自身认为的闲书非“闲书” ,这些书会不由自主地改变一个人,也不禁让人感叹读书人他们谈吐之中自有章华。更加羞愧于自己才疏学浅, 读书从来只是囫囵吞枣,向来对其中的情感一知半解,学到了些皮毛。

读书的喜好,可以是常年积累,也可以是猛然陷入,犹如醍醐灌顶,正如我身边一位受到了学长启发的同学,一年便改变了自己许多。而阅读的广泛普及,也随着董卿的朗读者,得到了广泛观众喜好,一位学长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作为公众人物也能改变更多的人。在娱乐圈中谁称得上爱读书因读书而改变自己,那胡歌应该能算的上吧。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那就用思想去灌溉它吧。 ”读书让胡歌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正如朗读者第二季第三集,在主题词“生命”下的胡歌,让我们知道涅槃重生,可以从书中找到蜕变的方式。阅读,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内心强大的情况下,命运的漩涡就不能再让人一蹶不振。胡歌看过的书,融入了他的骨子里去了。朗读者里的每一期都阐述着不同人这一生与书的碰撞,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因为读书,灵魂得到了沉淀,吐纳之间,可以见到人的气质和涵养。

《幸福的拾荒者》有一言, “上天赋予每个生命体的时间非常有限,若我们不为自己的命运疾走,生命的痕迹就显得太过短浅了。 ”一书,一世界。书构筑内心的真实,而世界构筑出眼前的真实。两者重叠便是人们自己的真实。缺少不管哪一部分,终将不是你。正是因为太多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世界才不真,而只有两者相加世界才越来越真实。

人的一生总是忽的一下就从起点走向了终点,有时还未感受这个世界便已经转身消失,用心去感悟书的世界,它时常从书中跳出,从心中跳出,存在于我们呼吸之间。

书中那些事

作者:财务管理 1604 王冬梅

  

我是来自财务管理 1604 班的王冬梅,喜欢读书 , 大概是从我初中开始。我最喜欢趴在教室后面的书橱里看《飘》, 我向往着那个长满刺槐的庄园 , 品味着当时尚不知晓、处于懵懂状态的情感纠纷。到了高中,我开始喜欢沈从文、孙犁的作品,向往着湘西水边的风俗和人情,也渴望着能在长满菱角的河边寻找真情和勇敢。到了大学, 接触的书越来越多, 渐渐地, 我喜欢上了散文,浅浅散散,往往更真挚动人。我爱上了那个愿意与星星一起过日子的女人迟子建,喜欢上了那个出于南方却没有一点温婉气质、满是深恶痛疾敢于剖析的苏童。许多年过去,我丢了好多习惯,性格也变了很多,但是唯有读书,一直陪伴着我。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给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如何使自己沉淀。世界上应当知道却不知道的事情太多,那些无法安放的不安、焦躁、忧郁、痛苦,唯有在书中,我才能找到共鸣,让我知道世界上与我一样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我才能找到灵魂最深处的自己。

我其实性格有些孤僻,但从来不觉得自己孤独。每当身边的朋友分手难过、 伤心痛苦的时候,我总是一针见血、醍醐灌顶的那个,也会让他们放下心事、做回自己,她们总说我是心理学学多了,不是,是书看多了。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使自己的内心强大,有能力去保护我所关心和爱护的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会太容易, 有太多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的事。每当我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就会去读书,并不是为了激励自己去读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而是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书渐渐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会让我的内心真正平息下来,让我抛开所有的杂念去欣赏它、赞美它,它把我从绝望无助、肮脏复杂的泥淖中拉出来,告诉我“你很好,你值得被爱” 。我始终相信,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会改变, 无需妆容、 不靠粉饰,自然流露出来的才是最美的自己。读书,让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会召唤、爱自由。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希望。

我爱读书,把它看成灵魂伴侣,不枯燥、不乏味、不厌烦,那种感觉是任何事情都不可以比拟的。可以呆呆傻傻安安静静地陪书度过每一个闲闲散散的下午,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它的魅力和韵味,它可以随时随地使我豁然开朗,也可以让我没有防卫地和它一起忧郁悲伤。 它是百变的,也是最专一的,它是人世间于我而言重要又美好的存在。

获得“阅读之星”的称号,说实话我是不称职的,因为我觉得欲加其冠、必要承其重,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从前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应当读的书应该远比真实读的书多,但由于大二忙着转专业和各种事情,虽然没有停止读书,但远不如自己预算的多,到了快要离别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最不愿离舍的是图书馆,怕以后没有书,怕以后没有这么多书,怕自己在大学最后的日子不能把它据为己有。但我同时又希望它被很多其他人喜欢,希望依然有人把它作为心头之爱,出自内心的爱,不愿割裂的爱。人,无论再聪明,也只有一世才情,书中却蕴藏着百代精华。愿你我都可以在时间和人间的无涯激流中,与书为伴,缓缓向前。

原载《青岛农业大学报》第983期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