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当前,高等教育正经历的时代变革和技术变革,深刻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社会服务方式,并进一步形塑高等教育发展。唯有认清形势、把握大势,进一步明晰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精准标注发展定位,主动在大势大局中思考谋划,才能抓住机遇、找准路径,跑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经过前期准备和精心酝酿,学校于新学期开学前召开形势分析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攻坚方向。会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学科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师资力量、人才队伍、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等七大主题进行了分析汇报。与会各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围绕主题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一、学科建设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宋伟以《顶层设计 分层布局 深层突破,有组织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学科建设的内涵体系、发展形势、目标任务和思考建议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了教育强国背景下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任务举措。汇报认为,应统筹教育强国、强省学科建设部署,重点推进六大建设任务:一是纵深推进学科分层,建立科学合理、支撑有力的雁阵式学科体系;二是聚力推进学科特区建设,落实配套政策,明确建设任务,支持优势学科率先突破;三是靶向培育标志性成果,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四是精准培育硕博士学位点,增强学科整体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五是有组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成一批急需学科、交叉学科,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点;六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有力支撑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汇报指出,学科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学院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
与会人员分别结合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思路进行交流。园艺学院党委书记隋成竹建议学校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关注特色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国家战略发展急需学科相关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及时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方向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全洪珠表示,作为省属农业高校土木学科,最好的发展是立志成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工程建设学科”或“农业土木交叉学科”,学院将努力建成全国农业高校中土木学科特色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省内乡村振兴领域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力量。
二、本科教育教学
教务处副处长孙娟作《本科教育教学形势分析及质量提升举措建议》专题汇报。汇报系统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从招生情况、专业建设、课堂改革、教学研究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我校在省属及全国农林高校中的定位与发展路径。她表示,为全面凝聚共识、夯实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教务处正在积极推动“本科教学十条”落地见效,重点包括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布局、探索“推免领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建强教学管理队伍、实施“未来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其中,课堂教学和质量提升是重中之重,将逐步探索建立分级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结合上述汇报,与会人员认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部门各学院凝聚共识、协同联动,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车广杰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案例,就学院层面如何做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教学和有组织社会服务等进行了经验介绍。化学与药学院院长龚良玉针对当前教学数字化发展新赛道、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化育人生态等新形势,提出应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在硬件上建设与完善智慧教学环境,在软件上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理念转变,并加强培训与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云立新建议将打造智慧化育人生态纳入“十五五”规划,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制定并完善行动线路图和配套制度。
三、科技创新
科技处临时负责人王华森以《谋定目标 统筹攻关 推动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国家、省市科研形势政策分析、国内对标农林高校分析、“十五五”发展规划思考等方面,就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趋势和我校科研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汇报指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开展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有组织科研是标志性成果产出的重要基础,要以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资源协同配置和政策激励,尽早在重大成果方面实现突破。
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沈伟认为,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从建设山东畜禽产业大省出发,围绕解决畜禽种业“卡脖子”难题,开展科研项目,彰显学科贡献度。动物医学院院长周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院团队建设,促进有组织科研活动;积极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和指南撰写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平台建设,争取实现更高平台建设,同时组建学科交叉平台,依托学院国家生猪科技创新中心智能装备中心,联合兄弟学院,加快组建智能养殖装备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吴薇就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中的科技合作提出建议,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拓展科研创新领域。
四、师资力量与人才队伍
人事处处长吕玉亭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为题,就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校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汇报指出,当前,学校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科技、人才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构成了相互支撑、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更加精准引育人才,不断优化人事人才制度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能力适配、充满活力且兼具国际视野与服务国家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以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以优秀青年教师为生力军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与会人员围绕师资力量与人才队伍建设,从深化分类培育、完善激励保障、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各抒己见。大家重点聚焦人才引进的差异化策略、需求精准匹配以及优化绩效政策与职称评审机制等进行深入研讨。大家表示,既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准引才,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也要聚焦学科短板定向引才,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池。学生工作处处长许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统筹谋划,通过制定实施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引进规划,进一步优化梯队,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院长郑丹就如何统筹和利用校内校外师资资源、发挥好产业导师的作用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五、财务保障
财务处处长蒋家慧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财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题,立足“发展”“安全”“治理”和“绩效”等四个维度,就当前高等教育财力发展形势、我校财务保障现状、资金筹措路径和治理增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分析。汇报指出,要树立“增收是发展之基,节支是生存之需,治理是效益之本,风控是安全之要”的理念,积极向上争资、向外拓展、对内挖潜,全面构建高质量财务保障体系。汇报强调,争取办学资源是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责任,必须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多渠道争取政策性资金、竞争性项目和社会资源,加强高质量财务保障体系建设。
六、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处处长丛鹏以《关于后勤保障工作的形势分析》为题,从重点项目库储备、推进聚合支付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校后勤发展实际情况。汇报指出,重点项目库储备能够把“今天想、明天报、后天建”的被动响应,升级为“年年有清单、随时能启动”的主动治理,有利于学校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办学条件提升;建立项目储备库并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能同步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存量更新”与“增量建设”,还能在保障既有设施功能的基础上满足新的需求,撬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倍数效应”。汇报认为,要在餐饮服务中大力推进聚合支付,进一步保障食材溯源、饮食安全,提升师生体验。
经过连续两天的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大家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开阔了思路、理清了资源,明确了路径,有效深化校院联动、部门协同,推动学校、部门与学院同向发力、同心而行。与会各学院书记、院长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带领广大师生进一步明晰历史方位、谋划发展定位、彰显办学价值,凝心聚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