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农科(条件)[2025]4号),我校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东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营观测站”)成功获批。该平台由动物医学院牵头申报建设,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国家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关键节点,为学校农业学科高质量发展、动物疫病科研创新突破及区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东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病原传播枢纽,可长期监测候鸟等禽类携带病原的动态、湿地环境对病原存活的影响,揭示自然宿主与家养动物间的传播路径。通过观测站构建养殖场周边环境病原本底数据库,实时监测动物粪便、气溶胶、土壤及废水中的病原载量,预警疫病暴发风险。同时通过本野外观测研究站,搭建“野生动物-家畜-人类”三位一体的病原监测网络,评估公共卫生风险。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整合了我校在动物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绿色防控等领域的优势科研资源,构建了“学科带头人领衔、骨干专家支撑、青年学者参与”的申报团队。团队系统研读国家及农业农村部关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标准与管理要求,深入东营及周边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摸清了区域动物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工作需求及产业发展痛点,最终凭借扎实的科研基础、清晰的建设思路及精准的服务定位,在全国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
东营观测站的成功获批,推动了兽医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更是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下一步,学校将以观测站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研资源、优化人才梯队,为我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