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李彦华:“每家”有“田园”,人人当“农夫”

时间:2016-03-10 来源:党委宣传部

从一位“粉(笔)末”登场的大学老师到今天折腾能“造”的“青岛十佳创客明星”,这样的变身,笑起来还有点羞涩的她从没想过,但也绝非偶然。

2008年,作为青岛农业大学的一名园林规划设计教师,李彦华敏感地意识到了自己专业独特的“市场需求”。当时,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建设起来,与这种热闹相伴随的,是投资者对园区科学规划的“摸不着头脑”。

“现代农业生态园,绝不是简单建好园子往里种植就行了,而是必须在园区建设之初就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瞄准市场需求后,李彦华和其他老师一起创建了“青岛天绘农大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理想很完美,现实也毫不露怯地展现出它残酷的一面。创业之初,一方面很多园区涉及内容复杂,需要多个专业协调沟通,另一方面公司运转起来就有各种事务。于是一边是规划修了改,改了修,一边是公司运作的千头万绪……

就在李彦华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高校科研人员独特的创业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学校、学院知道后给予全方位支持,我们学校农林牧渔的专家那么多,都愿意帮我,我甚至可以直接将他们的科研成果规划进园区。”

八年时间很快过去,李彦华已顺利完成百余项规划设计,还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校多项科研成果顺利转化。而她也逐渐摸索出了从“女博士”、“女教师”变身“女创客”的宝贵经验。

设计农业园区,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态农业、智能园艺、景观农业等这些近年来在农业产业领域热得烫手的新词汇。时间长了,这些概念就在李彦华的大脑里生了根。

“我没事就想怎么把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和我的景观设计联系起来,把园区搬到家里,营建集观赏、采摘、食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智能型阳台园艺模式。”

打阳台的主意,这一点儿都不稀罕。事实上,作为普通城市居民家里唯一的一个独立生态空间,早就有人开始“捯饬”阳台了。在李彦华之前,有人设计过空中花园似的景观阳台,还有人让阳台里里外外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但作为观赏园艺专业的博士,李彦华知道,园艺的概念远不仅限于观赏。“我期待的阳台,是‘花园’就意义单一了,应该是一种‘田园’。”

阳台田园?对!

想吃黄瓜?阳台上摘去!想吃辣椒炒鸡蛋?阳台上的小辣椒正长得热闹!不想吃?坐阳台上看呗!喝着茶,吹着风,看自己亲手栽培出的一盆盆生机勃勃的菜和果,不也是一种享受?

创新不止于此,李彦华还有更大胆的想法。阳台可以垂直栽植,但毕竟空间较小,那为什么客厅、餐厅不可以呢?从墙上摘下香菜,清洗一下就可以变成美味。从墙上剪下韭菜,就能做出新鲜的饺子!

这不就是每一位都市人的“田园美梦”吗?

说干就干!2015年,青岛每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成立。“叫每家园艺,我想它走进每家每户,尽快普及起来。”

智能化园艺实际就是都市现代农业的缩微形态,而它也同样离不开“互联网+”。“每家”实行“线上销售推广+线下服务”的模式,前期卖花、卖菜、卖果,后期提供管理养护服务。花果生病了,打电话找客服;看够了吃腻了,还是打电话找客服更换。

作为一位成功实现两次创业的大学女教师,李彦华觉得,高校科研人员创业最难的就是敢于摒弃教师的思维桎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设计出新型商业模式,从而打开市场大门;而最大的收获和快乐,就是可以通过创业,将研究成果和设想推向社会。

“谁不想把自己论文上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呢?这个美好的夙愿,正是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