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最美教师】王彩霞:用爱与智培育优秀植保人才

时间:2025-07-07 来源:校报

讲台上有她亲切的笑容,实验室中有她专注的身影。无论是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还是操作台上的悉心指导,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她就是王彩霞,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专业负责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王彩霞老师主要从事果树重要真菌病害致灾机理与绿色防控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参编著作或教材5部,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在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等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7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件;参与制定行业/省地方标准4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科研奖励3项,荣获2023年度齐鲁农业科技奖巾帼科技奖。

优化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启新思

王彩霞老师时刻关注教育动态,紧跟教学前沿理念,致力于打造富有活力且具有深度的课堂。在讲授《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核心课程时,她创建了“一体两翼三支四融”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思政隐形渗透”的教学风格。她搭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课程体系的宏观把握,再将丰富的植物病害知识、最新的防控技术以及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融进框架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同时,王彩霞老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活力。在她的课堂上,抽象的病理学知识被转化为各种生动直观的图像,不同的病害都有不同的细节图。无论是根茎叶还是花果实种子,只要涉及植物病害,你就能在PPT上看到它们具体的“病例”报告。在线上教学平台,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堂开始之前,都会发布与上一节课堂内容有关的线上作业,使同学们能及时回顾上节课堂所授知识,温故知新。植保2204班陈昱说:“我是一个记性不太好的人,但王老师每节课前设置的课前小测通过问题帮助我复习上节课的重点,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这种既有知识输入又有答题输出的教学模式,使《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获批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王彩霞老师也因为教学成效突出,获得了青岛农业大学“六和奖教金”和“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教师”等荣誉。

以身作则,科研反哺教学激兴趣

王彩霞老师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她以匠心独运的智慧,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科研的大门。王彩霞老师长期致力于果树病害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在教学中,她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使课堂内容鲜活生动、富有深度。在讲解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和防控技术时,她详细介绍其研发过程、作用机制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到反复的田间试验,再到最终产品的推广应用,她将科研的全过程呈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研与实际生产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科研成果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实验教学中,她对学生要求严格且注重细节,亲自筹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上的切片实验指导以及鼓励学生课余自主探索等环节,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她说:“在实验和科研方面,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当学生实验遇到困难而我认为学生能做到更好,并且完全有能力做到更好时,我会第一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渡过难关。”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水平不断提升,对科研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王彩霞老师还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科研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在一项关于苹果轮纹病新型微生物菌剂研发的相关项目中,她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环节。大家由此不仅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培养了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王彩霞老师常说:“做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专注投入的精神,每一次实验都是对真理的探索,每一个数据都是前进的脚步。”她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感悟,激励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

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她指导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25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多人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因材施教,关爱学生成长暖人心

在王彩霞眼中,教学是一场用爱与责任铸就的旅程。她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材施教。她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扎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她则会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她所带的2011级本科生朱学明说:“王老师是我科研生涯的领路人,她对待科研严谨而专注,对待学生温柔又有耐心。她尊重我的意愿,悉心询问我的未来发展规划,以此为我制定课题。是她的鼓励和帮助引领我踏入理想中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使我得以继续深造,也是她的指导使我充满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王彩霞老师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时常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他们在学业与生活中的困惑。当学生在面对考研、就业等人生重要选择时,她会依据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利弊,作出最适当的选择。她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和科研上,还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于春蕾是2016级硕士研究生,“我的职业规划是考取公务员,刚入学时对自己的课题提不起兴趣,实验更是毫无进展,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乎天天找我谈心并不断地引导我鼓励我,甚至有时一天两次,耐心给我讲解课题思路和技术原理,手把手教我做实验,让我慢慢感受到科研的乐趣。”她支持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都能坚定前行。她带过的三位同级毕业实习学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均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两位分别在山西农业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任教,一位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这既让王老师感到了桃李芬芳的欣慰,也是她育人成效的明证。

王彩霞老师所带的本科班级,也在她的教育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班级凝聚力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多次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校级“红旗团支部”和校级“先进班集体”。

王彩霞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她对教育真谛的理解,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她已培养了近20名研究生,教授过1000多名本科生,学生评教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获评2015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她指导的研究生中有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1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各类奖学金,12人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每个花骨朵,助力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如今,王彩霞依旧忙碌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在讲台上倾囊相授,在实验室里潜心钻研。她的学生们带着从她身上学到的知识与精神,活跃在农业领域的各个岗位。王彩霞老师表示,未来她还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开展更多科研项目,续写新的育人故事。

作者:学生记者 胡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