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27年,他在哲学路上辛勤耕耘,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经历都投入到教学研究上来。因为对哲学、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辛勤付出着。“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一生奉行的做人准则。他朴素、平静,追求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他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刘春雷教授。
从教以来,刘春雷教授始终如一地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热情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他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生最快乐的事。他为人平凡质朴,低调谦逊,他将学生普遍认为“枯燥无味”的哲学课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出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广大学子的认可。
学生在哪,我就应该到哪
1986年,刘春雷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农业大学任教。从2002年至今,自学校迁到青岛城阳以后,刘春雷教授一直是两点一线,从青岛到莱阳,从莱阳到青岛,两地来回跑。
当问及他这样两点一线累不累时,他笑得很轻松:“也没有多累,就是要来回跑,不太方便。教书是我的责任,学生在哪,我就应该到哪。”
一切也都趋于稳定以后,刘春雷教授并没有安于现状,“现在信息更新换代如此之快,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思想水平,才能做一名真正有实力又有想法的好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深度和说服力,1999年,他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刘春雷教授和蔼可亲、充满亲和力,正因为如此,他的学生都很爱上他的课。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原理》等这些大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的公共课,他总能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把看似抽象的理论用通俗化的语言讲述出来。他也常在课上给同学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与人为善,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的同时,刘春雷教授也不断总结经验,利用业余时间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哲学的领悟,他先后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2006年主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纲要》,并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以身“试法”,一切为了教育
1993年,学院开设《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刘春雷教授由于自学过营销学,学院要求他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当时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为了不让自己在学生面前讲空话,也为了书本上的理论得到实践的支撑,他就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那时候年轻,有一股闯劲儿,我就想上市场营销的老师怎么也得有点市场经历,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总能对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春雷教授把公司开起来了。当时有很多人赞成他的做法,也有许多人不看好,怕他会亏本。经过一年的尝试,公司得到了很好的盈利。谈到自己开公司的往事,刘春雷教授还是蛮自豪的,“开这个公司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了,对自己的生活能力自信了,也对教学自信了。其次是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与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让自己的嘴皮子不再说‘空话’,更增加了许多社会经验,增加了对买卖场、生意场的认识。”
自任教以来,他一直把教学当成自己生命中最快乐的一件事。他常说:“做老师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与一群青年学生在一起,能够时刻感受到他们身上朝气蓬勃的气息,让我自己也觉得年轻了。”“既然干一行就爱一行,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和个人的心得教与学生,也是我觉得高兴又荣幸的事。只有多努力多进取,才能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人生向导。”
刘春雷教授平时读很多“孔孟老庄”之类的书籍,这些书都与他的教学研究密切相关。“很多人认为读书很无聊,其实读书是一件解决无聊的事。书籍就像一个人的心灵鸡汤,使人的精神修养得到提高。另外,坚持读书也对教学有帮助。”
“我这大半辈子都在搞哲学,因为热爱它,所以永远不会放弃,这是我一直都会坚持下去的事业。”他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他的教育事业和哲学研究。
科教结合,苦中求真成果多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刘春雷教授发挥自己在农业大学任教的优势,选取贴近农民需要的“农村政治与文化”为主要科研方向,以贴近教学的研究课题为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之所以选择农村政治与文化这个研究方向,主要考虑到我们是农业大学,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教学等各方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真的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通过一些研究课题来了解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例如他们对某种农业设施有什么看法或不满,对新技术的采用有什么样的意见等,通过调研,把实际情况反应到政府,从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有所帮助。”
据刘春雷教授所讲,做调研就是要亲历亲为,上山下乡,走到群众中去,获取真实的资料。“你要让农民自己说话,他们对基础农业科技服务有什么看法,从中得到哪些帮助,这些才最有说服力。”
搞调研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要亲自找农民谈话,亲自采访一些相关人员。要跑很多路,找很多人做调查,有时候人不好找,有时候人找到了还可能遇到不配合的情况。但刘春雷教授觉得这都不算什么,每一个调研课题他都会用心做到最好。“通过搞调研,真的发现农民确实需要这些方面的帮助,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关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
打从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刘春雷教授就没有想过停下来。他说,现在是与时俱进的年代,只有不断地搞科研探索,掌握最新的信息,才能时刻抓住科技发展的方向。
这些年来,刘春雷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不少科研成就,他先后发表了《关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对腐败问题的再思考》等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一级学报发表十余篇。
刘春雷教授还主持和参加了山东省、地级市的多项研究课题。主持校级课题三项,主持地厅级课题一项,参加地厅级课题二项,获地厅级科研奖项五项。2005年,他主持参加的“农村人力资源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以人为本的渊源探析”获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对相关人员“以人为本”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在2007年度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刘春雷教授27年坚守着三尺讲台,将自己对教育的全部热情,以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春雷教授身上已然有一股宠辱不惊的风范。他将带着对哲学的追求、对教育的热爱,继续挥洒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