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 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时间:2023-05-04

通过参加此次专题读书班,我进一步深入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工作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目标。现结合郭善利书记新学期提出的三点要求和刘新民校长提出的十大工程,将主要学习心得和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认识再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在全国重大会议上发表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通过读书班的学习,我进一步深刻领会了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新时代农业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自身优势和时代责任。农业院校既是有力的实施主体,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支撑力量。矢志“三农”,服务“三农”是农业院校的基本职能,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则恰好履行了这一职能,这既是对新时代农业院校责任和使命的回应,也是对其自身长期办学实践和学科布局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认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复杂化等新问题,这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社会主要矛盾变迁过程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等背景下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破、创新原有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梳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构成要素,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扛起使命和责任。

具体措施,一是通过组织学生理论学习、团课、讲座报告等渠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等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二是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 协同机制,明确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班主任等的育人职责,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专业化,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三是作为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要锤炼品格,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要勇于担当,努力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

三、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奋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农业高校肩负着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不断加强我们学生的农业情怀和专业认同感的教育,大学四年贯穿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农、知农,爱农,更要服务三农,扎根三农。

具体措施:发挥教育方式多样化效果,运用大学科思维,因科而异,打造“立体教科书”样本,为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人才库。就自然学科学生而言,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断深化建设“科技小院”运行管理机制,巩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发展之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将大学生第二课堂与“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有机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院大所”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将高校和研究所的综合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就人文学科学生而言,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大农业文化氛围,如科技文化艺术节、“牡丹节”、农机展厅参观、茶文化节等;通过劳动教育体验、寒暑假社会调研、耕读教育实践等,通过了解学习农耕文化与乡村红色传统文化等,在“知行合一”中厚植“三农”情怀,强化专业认同。为今后就业服务于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四、学团工作要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彰显学生工作对中心大局工作的贡献度服务度

要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学团工作应自觉站在学校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思考和谋划工作。要将以往工作中“求大求多”的“摊大饼”方式转变为“求精求细”的“私房菜”模式,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专业度、品牌化和附加值,强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直观展现学团工作的功能价值。以学风建设、创新创业等工作为抓手,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博士点申报、教学评估等提供智育支持。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干进程中,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同高校二级学院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之间的联系,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变迁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价值引领与构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辛丽轲 编辑:薛寿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