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思想、践履不止 为培养知农爱农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时间:2023-0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一起,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这是一个重大创新,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示范。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青岛农业大学以农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承担着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人才蓄水池的重要历史使命。教务处是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统筹本科教育教学的职能部门,在教务处工作,必须坚持学好用好新思想的“金钥匙”,努力为培养知农爱农高素质人才贡献应有力量。

一、学以铸魂,提振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

学用新思想,就要把握好“魂”这个根本,突出铸魂育人功能,把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务处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造就知农爱农人才为核心,以生为本建课程,以德为先育人才,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立足农科特色统筹谋划,高质量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省级示范中心,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课程思政正高组和副高组两名教师双双斩获一等奖。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和我校特色“课研工坊”平台优势,在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胜任力上持续研究和推进,让新思想冒着热气进教材、带着灵气进课堂、接着地气走进学生心中。

二、学以明责,增强勇于担当尽责的工作魄力

学用新思想,就要把握好“责”这个核心,坚持“四个面向”,抓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关键,秉持自信自立、胸怀天下的要求,坚定不移扛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重任。

近年来,我们着力提升服务国家需求的人才供给能力,明确专业建设“需求导向”“特色导向”,加大专业结构优化力度,将招生专业从82个压减至68个。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增设4个“新农科”专业、2个海洋专业和2个“新工科”专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学校层面主要任务是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2022年,我们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学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目前共建成了4个现代产业学院,另有3个正在积极筹建中。其中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获评省级产业学院,并被山东省推荐参评国家级。在上周末召开的全省教务处长会上,张玉梅处长代表学校就“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典型发言。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所有二级学院都应建成至少一所现代产业学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宣讲和引导,与各学院深度联动,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学以笃行,保持创新谋发展的工作状态

学用新思想,就要把握好“行”这个关键。只有扎根实践,才能牢牢把握思想精髓。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营造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课堂教学改革、一流课程建设、教师能力发展等方面着力提升人才质量。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去年,我们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任务16项举措,结合“共听一节课 同评促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今年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仍是本科教育教学的工作主线,我们将立足发现新问题、激发新思路,不断总结改革经验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升。

二是强化系统思维,紧扣高质量发展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十四五”以来,通过自建课程和引进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方式每年建设30门专业核心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教学改革,保障一流专业建设质量。目前我校共获批10门国家级、4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接下来将结合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基于知识图谱的线上课程资源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赋能。

三是突出守正创新,瞄准未来培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我们开拓了专题培训、课研工坊、教学竞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多渠道,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联动、大规模讲座与小范围磨课互补的多层次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今后还要通过完善教师荣誉体系等措施,激发老师们参与教研教改教创的热情,为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做好教师能力储备。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我将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学好用好“六个必须坚持”,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人才而积极作为,更好地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履好职、尽好责、建新功!

作者:教务处副处长 刘园园 编辑:薛寿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