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18日,教务处组织举办了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会议,15个教学院(部)的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务员以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校长李宝笃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助理、教务处长杨同毅主持会议。
李宝笃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并结合教育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对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学管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和创新型的人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提出了教学建设与改革要求,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做服务型、业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
杨同毅就质量观的引入,理念的建立、教学质量环境的建设、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发展历程、质量保障的基本要素及影响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等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满足学生主体发展意愿的管理环境;要通过课程、专业、管理机制等改革,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分流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要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教务处副处长孙运彩对比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教育部采取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梳理了质量工程的发展历程、解读了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内容、措施,总结分析了国家、山东省各高校和我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特色,对我校已有质量项目的建设目标、途径以及应有的物化成果提出了要求,提出教学研究与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手段;突出应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将是“十二五”教学改革的重点。
会上,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科、教材科、督导评价科、学籍科、教务管理科相关人员分别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研究立项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科技竞赛、教研奖励、教材建设与选用、新上专业评估、院部评估、教学状态数据统计与考核、督导工作、学生信息员工作、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学生的注册、选课、考试、补考、重修、免修、预警、试读、休学、退学、提前毕业、延长学制、转学、转专业、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成绩管理、学位管理、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考试管理、考试作弊处理、排课、调停课等工作的文件、工作流程、存在问题等。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文件产生的背景,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的要点和难点、质量标准等,为更好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天的学习,使大家对“十二五”期间的教学管理创新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考;为今后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工作高质量和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